那天正午,阳光正好,金黄色的光洒在梯田上,分割成了很多束细小的光束照耀在了梯田刚刚插入的小秧苗中,原本就为绿色的秧苗从此有了“青翠”之名。山间的清风徐徐吹来,它们就在稻田中摇曳着瘦小的身姿。
“你这个臭小孩,给我站住,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这么小就知道到处闯祸,还敢跑,老子今天不把你宰了就跟你姓”,空荡荡的山谷中只听见气喘吁吁却仍旧中气十足的声音响彻山谷,就单单“臭小孩”这三个字就有了三声回音,震得秧苗又多晃动了两下。山上正准备午休的农户听见这一声怒吼就知道,老陈又在训他家的小女儿了,没人去劝,彷佛这不过就和一日三餐一样的平常。就连老陈的媳妇在门口晒着衣服听见了,也只会笑着摇摇头。
山上的日子就是这样,抬眼定睛一看,你们家狗又追我们家公鸡了,鼻子仔细一嗅,就知道你家今儿烧了什么菜,耳朵竖起一听,东家长李家短便全知道了。老陈家的小女儿是个假小子,自然也是村里人尽皆知的事儿了,和她上头两个姐姐全然不一样。虽然人也懂礼貌明事理,可这做事的风格和她要强的性子就颇像个男孩子了。也难怪总把老陈惹得气急败坏。总追着她屁股后面扬言要揍她,却没有一次揍到的。毕竟在山上跑惯的野小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捉到的。
这不,老陈这次就因为听别人说自家小女儿把表侄子的头打破了,又来揍她了。若你从梯田最底端往上望去,你便会看见一个岔开双腿,弓着腰大喘气的男子站在梯田的最顶端,他正指着一个头发短短,却身穿粉色衣裳的小姑娘,破口大骂。这就是老陈和他的小女儿。即使正在被亲爹大骂,小姑娘依旧神气的仰着脖子,双手叉腰,为自己辩解道,“我姓陈,你也姓陈,跟我姓你还姓陈,你就别宰我了,我没错,是隔壁的鼻涕虫先欺负人的!”,说完就头也不回的撒开腿一溜烟的跑了。老陈一边抄起手中的劈竹刀拔腿追去,一边大喊“自己做错了事还总是找借口,你把人家头都打出血了,哪家的小姑娘和你一样!”可刚刚干完农活的老陈怎么追得上精力充沛的小姑娘,她两步做一步跳,四步就可以从上一格梯田跳到下一格,远远望去就像在秧苗中起舞的小精灵。在老陈眼里,那时的小女儿确实就像是秧苗,不过是需要除草除虫的时期的秧苗,要打药将她身上的劣根性全给除掉。在农村从来兴的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老陈也是如此想的。他们就这样你追我赶的围着梯田从顶端追到底端,又从底端追打顶端,一圈又一圈的绕。四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老陈教训小女儿也从来没有耽误过下午的农活,今天这时间有些久了。
大家都知道老陈这次动真格的了,纷纷围在梯田边上,有劝老陈小孩打闹是很正常的事的,有劝小姑娘跟他爹认错的。但偏偏这两个在不服输这方面着实像亲父女俩了。依旧自顾自的绕圈圈。绕着绕着小姑娘脚步一转往山间一条小路上跑去,赶得太急还惊着了带着小羊吃草的母羊,以为小姑娘偷了它的孩子,也开始追着她跑了。东绕西绕把母羊甩掉了,可后面还跟着紧追不舍的亲爹。老陈敞开的迷彩服此时也已经紧贴着黝黑的皮肤,沾满泥土印记的帽子歪歪斜斜的待在头上,唯有手中的劈竹刀依然紧紧的握在手中。
小姑娘一刻不敢停歇,心里也明白她爹这次是铁了心要揍她了。在这个村里只有一个人能保的了她。就是她姨奶奶。于是她边跑边在心里抱怨,姨奶奶怎么这么大年纪还要住这么远,跑这么半天都还没到。终于她看到了一个树,那是姨奶奶家门口的那颗活了很久很久的树,就大喊“姨奶奶,我来啦,快救我,我爸要宰了我。”姨奶奶刚走到门口,小姑娘就溜到院子里去了,老陈差点撞上她,就赶忙刹了车。他告诉姨奶奶今天小姑娘闯的祸,也表面今天非给她一点教训,姨奶奶让他先回去,也休息休息,小姑娘先在这暂住下。老陈虽是个乡下人,却也是个尊敬长辈的人,不敢辩解就急匆匆回家了。
第二天,小姑娘兴高采烈的去上学,今天考试,学校要求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她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把昨日的事前因后果都写了出来,她写道:我的父亲是个暴脾气,每每听到别人说我犯错就会直接揍我,从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而当时的小姑娘最得意的是,这件事被校长知道了,而校长又找了她爹谈话,那她肯定不会再被宰了,校长还会把她爹狠狠的教训一顿,她觉得自己真的太厉害,可是她还是不敢回家,只是坐在梯田边上这么想着。可她不知道校长没有训斥她爹,只是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表哥欺负别的小朋友,她就去打抱不平了,结果,表哥打不过她就跑了,谁知道慌不择路撞到一根竹子上了,这才导致表哥头上留疤了。老陈带着愧疚出来想找他的小女儿回家去,刚走到山边边上的梯田顶端,就见小姑娘还穿着昨日的衣裳坐在那里,嘴里嘟嘟囔囔的,手上还不停的揪着什么,他仔细看了看,小姑娘揪着的是前些日子刚插下的秧苗。
“臭小孩,昨天是我冤枉你了,可你现在又敢破坏老子辛辛苦苦插的苗了,我今天非要宰了你不可”,小姑娘被吓了一跳,可是听见这熟悉的怒吼,一个挺身就想开跑。今天可与往日不同,毫无防备之下,她爹已经走到她身边揪起她的衣领了,把她给提溜回家去了。山里的村民们又一次听见了熟悉教训声,一边忙着给秧苗施肥一边说老陈家的小女儿可真是个假小子。
如今小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女儿,老陈也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他们之间注定没有办法去解开那些年留下的许多误解。可秧苗变成了稻谷,终究也会回馈给当初将他们插下的农民们,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