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樊登《论语》三十天共读,第二十六天。
【今日论语】乡党篇七至十一章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10食不语,寝不言。
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学习心得】
10.7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地也一定要搬移地方。
齐,同斋。
变食,斋戒的时候,改变饮食,不饮酒、不吃葱蒜等、不吃鱼肉,以示诚意。
在我老家,一些老人会在一些固定的日子,吃斋。这些日子里,他们只吃素,不喝酒、不吃肉,和这有点类似。
迁坐,古代的上层人物平常和妻子居于“燕寝 ”,斋戒知识则居于“外寝”,和妻室不同房。
10.8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的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不吃。
席上的肉虽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却不至醉。
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这是孔子对自己饮食的管理,很有章法,也很节制。
一个对学问、对人生有至高追求的,不仅在工作中、待人接物时有高要求,对个人日常的穿衣、饮食等都有清晰的条例。
点滴中看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0.9 参与国家祭祀典礼,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别的祭肉留存不超过三天。若是存放过了三天,便不吃了。
古代没有冰箱,肉的存放不能超过一定的时间。前一章里,“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所以要在三天内把这些肉吃掉。
杨伯峻先生理解“祭于公,不宿肉”是,祭于公的肉,在未颁下来以前,至少是放了一两天了,所以不要再放一夜再吃。
10.10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食不言,吃饭的时候,特别是嘴里有饭菜的时候不说话,是很重要且必要的。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吃饭时,自己或者他人因为说话将嘴里的饭菜喷出来的情况。这就很不好了。让人感到很粗鲁,且严重影响当事人吃饭的体验。
寝不语,睡觉的时候不说话。家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我像小时候给她哄睡唱歌或者背诗时,跟我说,“妈妈,老师说了,睡觉不说话”。
这当然是,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午睡的管理,要求小朋友不要说话,快快入睡。但寝不语,真的是尽快入睡的要求之一。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都觉得睡觉是一种浪费时间。睡眠虽然不至是浪费时间,但根据睡眠理论,睡眠的前90分钟为,黄金90分钟,十分重要。
快速入睡,能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10.11 虽然是糙米饭小菜汤,也一定得先祭一祭,而且祭的时候还一定恭恭敬敬,好像斋戒了的一样。
重要的不是吃的什么,还是那颗虔诚的感恩的心。就算是粗茶淡饭,也做到礼数周全,恭敬地完成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