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具体。事情一旦具体化了,你就知道方法,路径。焦虑就是一种虛幻的情绪,你脚踩到那个具体的路径上,就能突破焦虑的迷雾,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焦虑就会消散。“
以上是来自圆桌派节目的一段话,思路清奇,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于我个人而言,我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是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工作上或生活上碰到一个节点,对后面会出现的结果不确定,就会想东想西,患得患失,焦虑重重。
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焦虑来源,说“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不如说解决焦虑的方法是具体化焦虑的来源,并找到应对方案。
我所在的公司是汽车行业供应商,当我们碰到生产或质量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用5WHY分析法来寻找根本原因,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多个为什么层层挖掘,打破砂锅问到底,具体未必是5个问题,也许是3个,也许是10个,总之一个个为什么问下去,避免想当然,问题根源就会随着答案出现。这就是一个拆解问题并具体化的过程,用来解决个人的焦虑感也同样有效。
比如近两个月股市大跌,手上拿着股票如同烫山芋,不知道该放手扔掉,还是拿着等它凉下来,毕竟股票跌起来可能是无底线的。幸好账户里持有的大部分是可转债,股票大跌两个月,可转债却相对较稳,直到二月中的一天,可转债也开始跌。
王军老师问大家:可转债开始补跌了,加仓的本金和心态准备好了吗?
有人问:“现在有盈利但还没成熟的,要不要先卖掉,跌下去再买回来。“
王军老师回答:“先不要动,不是说补跌,就一定会跌到某个程度,咱们只做应对,不做预测。”
王军老师的回答其实在低风险训练营时强调过很多遍了。不做预测,只做应对的意思是说,我们无法预测后面是跌还是涨,如果跌了,我们按照原先设定的目标低价位加仓,如果涨了,就是在目标高价位卖出。两种情况的应对方案早就想好了,所以不必去预测涨跌。
但是,我还是焦虑,怎么办?
我已经承受了股票大跌之痛,跌到8-10%的时候想割肉,可是也许是底部了,马上就反弹了呢?再等等吧,一直等到亏20-30%,忍痛割了部分,可是一割掉,过两天又涨了,超过了我割肉的价位,悔不当初,不早割,不晚割,割在了最低点!
这一波证券市场的大跌,可转债的跌势比股票延迟了很久,幅度也不是太大,但跌了两天,我就开始焦虑不安了,想想股票当时跌两天后当机立断割掉能减少多少损失啊。
我开始了5WHY拷问:
问题一:我为什么焦虑?
自答:因为我不知道可转债接下来会不会继续跌。
问题二:为什么我对可转债可能会跌如此恐惧?涨跌可能性各占50%呢。
自答:因为我投入的资金量大,而且有一部分资金是借款,我怕承受不了这个损失。
问题三:为什么当初选择投入大资金并敢于用借款?
自答:因为当时学习了可转债低风险投资策略,认为风险可控。
问题四:为什么现在认为风险不可控了?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自答:因为过去一个多月股票上损失惨重,担心在可转债上重演。
问题五:为什么之前认可可转债是低风险?
自答:因为可转债下跌有底线,下跌时可以加仓,摊薄成本。最差的情况是,6年到期赎回还能保本加少量利息。
自问自答到这里,我想起了当初学习可转债低风险投资策略的各个步骤和其中的逻辑,它是一个逻辑周密的系统。
对呀,我有什么好焦虑的呢?当初就是因为对股票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恐惧,才学习投资可转债的,只是股票仍然留了一部分资金,导致今天股票大跌影响我的心态,对可转债也开始焦虑。
但层层追问下来,信心又回来了,加仓的时机可能就要来了,账户里留有的资金不就是为了应对这一天吗?所谓的不做预测,只做应对,就是不管事态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都有计划好的应对方案。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 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我说,如果我知道股票会让我亏损,我就永远不涉足股市。
那不冒任何风险,就是最好的安排吗?人生是不是也失去了趣味性?
这个世界充满各种无常和不确定性,我们常会被“万一如何”而吓到。如果我们害怕无常,焦虑感就挥之不去,如果我们拥抱无常,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生将不断升级。
如果总想摸索规律, 对未来做预测,预测十次,哪怕有八次准确,两次不准确都足以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押注预测的某一种情况,具体化各种可能性,做好应对方案,才是破除焦虑的解药,回归从容不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