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于申请,浏览教授们的个人主页,越看越焦头烂额,发觉自己什么也不懂。
过去的本科三年中我读的文献也不算少,虽然不算是最认真的那一批,也是勤勤恳恳查阅资料、写完课程论文的那一种学生。我在个人陈述中描述自己探索糖尿病领域的历程,从一门课写到另一门,写自己在课程论文中的收获,写自己对肥胖和糖尿病的认识,满以为自己已经入了一点门,然而准备申请的这时候,追问自己一些基础的问题,却突然发现自己答不出来。
不得不说自己真正进入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其实是在大四,就这个学期。包括时间利用、学习效率、学习侧重、心态调整,在申请季的高压下竟然都有了神奇的进步。而就在几个月前的暑假,呆在实验室工位上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我还自由散漫、游手好闲,荒废了大把时光。就算不提暑假,前三年虽然我天天往图书馆跑,也有用番茄钟这一工具,我日均专注时间却时常到不了两小时,在图书馆磨蹭着,学习一下,刷手机半小时。一天很快就过去,然而进展几乎没有。那时的我属于典型的“假性努力”,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尽管成绩保持得不错,却和我所花的时间不成正比:一方面是我效率太低、容易分心,一方面是我没有侧重,加之对未来没有试探和规划,也只是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时间。当然以上的经历让我得到一个还算不错的绩点,就成绩而言其实大部分人会满意于这个结果。然而站在今天的我的角度来看,我稍有些后悔:我应该尝试更多事情,读更多书,去探索更多样化的未来。
然而转念一想,人毕竟是需要成长过程的,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现在所得的至少已经为以后打好了基础,而我也能够持续反思,这正是我进步的基础。
有人说,如果回想过往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蛋,那么就说明你这一年来毫无进步。事实如此,那么我也正向着好的方向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