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在奋斗,我坚信,岁月不败勤奋之人。无论目标有多大,只要坚定地向前走,哪怕像蜗牛一样前行,也终会越走越远的……
一、做一件极致的事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教师有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朝而往,暮而归”的日子仿佛太阳的东升西落,常年如是。教学业绩的考评又像铐在教师心灵上的枷锁,折磨着、焦灼着老师们的心。于是,岁月流逝,伴随而来的便是职业的倦怠感、失落感以及对退休日子的无限憧憬。这类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和我国当下现行教育机制体制的缺陷有关,也和我们的职业信仰密不可分。
我们总是不愿用精致的信仰去做极致的事业,而是习惯把教育事业精致地功利化、现实化。评职称需要讲公开课,于是想尽办法也要争取到一个讲课机会,似乎这堂课攸关性命一般;评职称需要写论文,于是穷尽其能也要争取一个发表的机会,少一篇不行,多一篇觉得浪费;评职称需要做班主任,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动请缨,先干够年限再说;评职称需要考核优秀,于是本应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变成了应试的集训营。总之,一切向“评职称”看齐!跟职称相关的事,一个萝卜一个坑,就这样,我们日复一日做着自己并不情愿的事。于是,最美好的职业时光,就在拼职称的冰冷煎熬中燃烧殆尽。我常想:我还能有几个十年?尤其是可以全神贯注拼搏的十年?我们默默为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却收获一个不折不扣,缺乏审美价值的人生,这该是多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啊。教育固然需要现实化,但现实与理想之间就好比吃饭与活着:活着需要吃饭,但吃饭绝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