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小黎打来电话跟我讲她在养育孩子方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讨论到孩子,小黎的先生一肚子气,说咱家这个老大彻底是废了,太矫情,令人生厌,他就一直希望孩子大大方方的,别动不动就矫情耍脾气,咱们老大从小到大都这样,算是教废了,不知道为什么会成这样的人!他最讨厌这样的人。
小黎的内心一阵寒意,也不确定先生是不是意有所指,在暗戳戳地指责她把孩子教废了?随她妈,矫情?这都不重要!那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何必用这么严重的词语来描述她?
“有没有可能孩子的这种性格跟她小时候咱俩经常争吵有关呢?”小黎有推脱自己的责任,但也不能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她至今仍清晰记得,有一次吵架时,先生拎起孩子,作势要把孩子扔出五楼的窗外,那架势真的唬住了当时的她,她死死的拽着他的胳膊,虽然明白他不可能真的将孩子扔出窗外,但还是怕吓着孩子,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虽然当时她年幼不记事儿,但我相信这对她的性格形成是有些影响的。
先生没有言语。
“孩子的问题,基本都是父母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孩子身上所有的毛病都归结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她小时候明明那么乖巧那么可爱,是有点爱哭鼻子,急性子,每次不管什么原因她哭的时候,你都没有耐心,都会烦,就会跟我吵,要么觉得我没哄好孩子,要么觉得是我故意跟孩子对抗,不满足她的要求,惹哭了她。所以每次她要哭的时候,我为了避免咱们之间的争吵,就会立即想方设法去给她止哭,我不怕她哭,只有你不在旁边的时候,我会很有耐心的等她哭玩,再跟她讲道理,解决问题。你在身边的时候,我就很怕她哭,怕她哭的时候你不耐烦再来跟我吵架,这明明是你的原因,是你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受伤的是我和孩子。到头来反倒是孩子自己以及我教育的问题,再说,她只是脾气不好,只是爱哭,又不是有什么大罪,又不是杀人放火罪不可赦,有什么问题呢?“
先生冷哼了一声,能感受到他的不服却无法辩驳。
“以前我没看透,现在我看清了,孩子没有问题,她爱哭就爱哭吧,哭是一种宣泄,有助于她的身心健康,不要给她整的连哭都要躲在角落里怕父母知道,我就是要她想哭的时候可以扑倒我怀里哭!脾气不好慢慢改,改不掉就不改,坏脾气不容易被欺负,像我这样的好脾气,还不是被你欺负?”
小黎彻底想通了,说出了以上一段话,不管先生此时何种心情,她就是要护着孩子,她也不相信孩子爱哭,脾气不好,矫情,就一定是养废了,她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她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