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要
认知台阶
经常有人说,全天下最难的两件事情,就是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来,以及把想法塞到别人的脑海当中去。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你永远不需要“把想法塞到别人的脑海当中去”,你需要让他们自取。你也永远不需要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来,你需要让他们自己掏出来。大家都喜欢买东西,而不是被卖东西。
演讲主体不是演讲者你,而是听众“他”。你要深谙“他”的“听讲逻辑”,而不是“你”的“演讲逻辑”。这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不对,什么都不对。
怎么做?根据听众的“听讲逻辑”,一步一步给他们铺设“认知台阶”。
铺设认知台阶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按照人的思考线索,而不是知识的树状结构来演讲。
大部分人的思维是线性的,而不是树状的,更不是网状的。树状思维,是极少数的聪明人;网状思维,是举世难求的大智慧者。
线性的思维有几种,比如“问题-原因-方案”。老中医看病,一般都是先看你一眼,然后问,在你第三根、第四根肋骨之间按下去,痛不痛?你一按,哇,好痛。然后老中医说,这是因为什么原因,你会真的在听,并且理解。接着他不说,你也会问:那怎么办?这就是一种正常人的思维线索。
另外一种线性的思维叫“现象-原理-应用”。你观察,所有饮水机的热水开关都在左边,所有的防火门,都是向楼道里推,为什么?这是现象。然后再展开其中的原理。再根据这个原理,讲你设计手机app的时候,可以如何借用背后的原理。
所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导游,你的目的,是把游客从A点,遵从一条每一步都有台阶的路径,带到B点。你要懂得铺设一路的台阶,让游客有个安全、完美的体验,而不是自己站在C点,自嗨。
第二,无法否认的事实+无可辩驳的逻辑。
铺设台阶,是个大学问。每一步台阶都要是坚实的(无法否认的事实),台阶与台阶之间,必须相连(无可辩驳的逻辑)。
你说的每一个案例,都要经得起谷歌;每一个数字,都要经得起百度。更重要的是,你的 每一个案例,和你的结论之间,必须有严密的因果关系
无法否认的事实,尤其是无可辩驳的逻辑,是演讲者的基本功,需要多年的修炼
第三,用幽默感,让认知的路上满是风景。
幽默感,是最好的奖励,那是听懂一个知识点、接受某个观点后,奖励的欢乐。
幽默感,不等于拿别人开涮,更不等于黄段子。幽默感来自于智慧。如果真的要讲段子,讲自己的段子。说自己叫自嘲,说别人叫讽刺。幽默感,是有智慧的自嘲。
什么是“认知台阶”?听众得到一个知识,接受一个观点,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按照“听讲逻辑”而不是“演讲逻辑”一步一步设计演讲,引导听众到达你指引的方向,叫做铺设“认知台阶”。
画面感
演讲,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但是,语言其实并不是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传递的信息量,小于声音;声音传递的信息量,小于画面。所以,听众从一场演讲中获得的信息,通常只有7%来自于语言,38%来自于语调与声音,而其余55%则来自于肢体语言,来自于他们眼睛看到的画面。
试着让听众用眼睛看到你的语言中的布景,让他们用眼睛来听演讲。这就是所谓的画面感。
画面感,可以极大地增加语言的带宽,把复杂的情绪,编码在简单的文字中,传递给听众。
构造画面感的几个小技巧
第一、具体到细节。
画面感来自于具体的、甚至细节的布景。有道具,尤其是越具体、越细节的道具,越有画面感。比如你想说“大家现在用微信的时间真长,充满画面感的说法是“你们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早上起床之后,先刷朋友圈(停顿一下)......再刷牙?”有床、有牙刷,有一个具体的场景。
第二、善于用类比。
把一个抽象的东西,用一个具象的东西做类比;把一个不熟悉的东西,用一个熟悉的东西做类比,很容易产生“画面感”。类比的关键,是善用“相当于”这个连词。
比如,你想说大家不熟悉的巴以战争,你应该拿一个熟悉的东西做对比。充满画面感的说法是“巴以之争,站在阿拉伯人角度,就‘相当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然后说归还山东半岛换取和平,中国人死也不答应;站在犹太人角度,就‘相当于’明朝旧部反清复明,说你们满族霸占了我们汉族的土地,今天我们该拿回来了。
第三,点睛用排比。
排比句,可以给画面感增加冲击力。
比如: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只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
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排比句是大菜,就像红烧肘子,要用,但是也不能多用。否则听众会觉得口味太重。
开场结尾
一个精彩绝伦的开场,可以帮你的演讲拿到预判分;一个余音绕梁的结尾,可以帮你的演讲拿到附加分。
精彩开场法和金句结尾法
一个精彩的开场,必须帮助演讲者聚拢注意力,激起好奇心
第一、提问。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长生不老的生物?”
当大家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被吸引之后,你可以投影一张“灯塔水母”的图片,自问自
答:“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可能是唯一的一种,只要不被吃掉就不会死掉的生物:灯塔水母。为什么它能长生不老?它做对了什么?对企业经营能有什么启发?下面我与大家分享。”
提问,制造悬疑,是开场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第二、幽默。
单纯的幽默,不能激发对后面内容的好奇心,但可以有效聚拢注意力。
有些演讲场地有环形剧场,阶梯座椅,和聚光灯,天然聚拢注意力。但有些演讲场地,比如教室,大部分的会议室,“不聚气”,就需要你自己想办法了。幽默,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你可以准备3~5个自嘲的段子,然后在不同场合,选择使用。
第三、关联。
关联,会让听众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获得注意力。
演讲之前,认真思考,找到听众和主题之间的一一个强关联,发人深思,或者开怀大笑。
第四、开门见山。
你往舞台中央一站,所有人鸦雀无声,漆黑中只有一束光,打在你身上。这时,你应该说什么?
“感谢组委会的邀请,感谢大家的光临,我非常荣幸”你这么说的话,一口真气,立刻就散掉了。
如果现场注意力的浓度已经很高,你最好的策略是:开门见山。
演讲,是一项关于注意力,和好奇心的艺术。用以上四种方法开场,迅速抓住听众,拿到预判分,就算你后面讲得再差,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那么,怎么结尾呢?
演讲快结束了,你也画龙点睛地回顾了几个要点。
然后,说什么?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这样的结束,不能算差,但是远不算好。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是你整场演讲的最强音,在听众心中,嗡嗡嗡地绕梁三日。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金句结尾法。金句最大的作用就是:醍醐灌顶式的好记,会得到很多附加分
一个精彩绝伦的开场,可以帮你的演讲拿到预判分;一个余音绕梁的结尾,可以帮你的演讲拿到附加分。有了预判分和附加分在兜里,及格估计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最后提醒大家,精彩绝伦的开场,和余音绕梁的结尾,终究不能替代演讲的内容。低垂的果实摘完后,还是要刻意练习,不断精进。
脱稿演讲
朗诵和演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朗诵,本质上就是把演讲中,“现场组织语言”的工作提前完成了。这就像航空公司提前做好的飞机餐,起飞后给你加热一下拿上来。
如何改掉“朗诵式演讲”的坏习惯
第一,用PPT,代替讲稿。
用PPT代替文字讲稿,可以让你专注于演讲逻辑,而不是具体的文字。逻辑和素材,可以提前准备;文字,必须现场组织。这就像菜谱和原材料,可以提前准备;但是菜,必须现炒现吃。“现场组织语言”的能力,就是你的厨艺。
有了逻辑和素材,如果你还是怕自己现场会忘了细节,可以把更多的提示,写在PPT每页的“备注”里,然后用”演讲者视图”双屏显示,这样听众只能看PPT,但你还可以,看到备注提示。
第二,用手卡,代替PPT
任何一场优秀的演讲,都来自于精心的准备:逻辑,素材和大量的练习。
手卡,是主持人常用的一种提词工具。你可以在这些小卡片上,写好你演讲的核心逻辑,关键数据,主要案例,重磅金句,备用附录等等,再按演讲顺序放好,然后就可以上台演讲了。
用PPT演讲,,你不能一边讲,一边删掉PPT、增加PPT,或者调整PPT顺序。但手卡可以。手卡是往真正的脱稿演讲,迈进的一大步。
第三,用脱稿,代替手卡。
脱稿演讲,是不是就是‘背诵’呢?
背诵式演讲,是比朗诵式演讲更坏的习惯。朗诵式演讲,你至少不用担心说错,所有还心有余力关心自己的语调。而背诵式演讲你几乎所有的心力,都在回忆。
别用朗读和背诵掩盖“现场组织语言”能力的不足,不要怕出丑。所有前期的出丑,都是为了后期的优秀。慢慢练习吧,从读稿,到PPT;从PPT,到手卡;从手卡,到脱稿。
训练演讲能力,需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朗读式演讲,不管是朗读讲稿,还是朗读PPT。朗读的本质,是把“现场组织语言”的工作提前完成了。好吃的饭菜,一定是现做的。最好吃的饭菜,从出锅到,上桌,甚至不能超过30秒。
演讲俱乐部
组织架构,必然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和损耗,所以,CEO们特别需要一种跨层级的、大功率的、穿透人心的“广播式沟通”工具,这就是:演讲。
每一个CEO或者有志于成为CEO的同学,必须练好演讲。
怎么练呢?你可以试着,成立一个互助式演讲俱乐部找20个朋友,每周聚1次,每次4人讲,每人1刻钟。彼此点评,共同进步。
演讲俱乐部,是一个允许试错,不断纠正的地方。你们可以利用这种形式,着重练习下面这四个,需要大量经验的演讲技巧
需要着重练习的四个演讲技巧
第一、克服紧张。
克服紧张之“道”,是充分准备。充分的标准是:演讲素材,两倍于演讲时间。这和“流动资金,两倍于流动负债”是个道理。
克服“大脑-片空白式”紧张。试着在上台之前,反复练习演讲的前3句话。这3句话会把你从脑空白中拉出来,进入准备好的演讲逻辑中。
克服“多了两只手式”紧张。是不是觉得两只手没地方放,恨不得剁掉?这是因为你的注意力在自己身上,一直在想“我会不会出丑啊”。试着把注意力放到听众身上,心想“我一定要让他们有收获",你就会忘掉双手。如果实在忘不掉,拿个翻页笔,或者话筒,慢慢练习。
第二、情绪互动。
首先,不要坐着讲,这会严重妨碍你的互动;也不要站在讲台后面讲,走出来。其次,练习看听众的眼睛,如果害怕,先看头顶。不要盯着最漂亮的听众看,要雨露均沾。再次,善用停顿,看手机的听众会抬头看发生了那什么。你也可以用优雅地喝水,代替停顿。最后,说话要抑扬顿挫
练习后问大家:你们有多少人看到,我对你单独微笑了?如果没超过80%,继续练习。
第三、提问回答。
不能摆出自己代表绝对真理的姿态,用“你们给我听好”的语气来演讲。李善友教授在每次演讲结束时,几乎都会说一句:“我今天说的,都是错的”。是一个道理。
第四、讲好故事。
讲好故事,是抓住人心的演讲的关键;而悬念,是讲好故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