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高三那年的一次模拟考试上,我向往常一样提前答完了语文试卷,又向往常一样天马行空的思绪乱飘,习惯将情绪诉诸于卷子上,没用的答题卡上,当时讨论的是关于中国青年的一段文字。好巧不巧的,和往常不一样的,监考老师看见了我这一举动,拿起了我的洋洋洒洒,定定看了一会,然后,就像雪花一样,飘飘洒洒在我眼前了,她就那么撕碎了我的文字,同时也是撕碎了一种可能,她还说了这么一句话给当时老师眼中可塑之才的我:别整这些没用的。经典的家长老师口吻。
当然了,如果按照小说/电视剧/电影中的狗血情节,在这样的情况下,估计要说什么她撕碎的不是简单的卷子,也不是简单的少年无聊时的文字,她撕碎的更是一个梦,一个怀揣了整个少年时代的梦。可我的生活又不是狗血剧情,我没有那么情绪,我只是感觉有些可惜,为我自己那么一小段精彩的文字可惜,也为那个老师不懂欣赏的无知可惜,她断然无法成为一位有趣的老师,因为她不懂的接受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天赋。也是因为我的生活并非狗血剧情吧,我也断然无法遇到什么被老师欣赏帮助的情节来。
这不禁又让我回想了我那个充盈的高中时代,一种精神上的充盈,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去运用我的文字,也读了更多的书,我用文字来对抗那个阶段的枯燥无味,无论时刻多么痛苦,总是可以在文字里找到解脱。于是我把脑海里的无数碎块拼图整理,整理成一篇篇文章,整理成像样的小说,整理成像样的语段,我什么都写,什么都会写,我的读者是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他们都乐于传阅也乐于说上一些真实的赞美之词。但也就仅限于此了。我要的也只是知道我会得到肯定就好,至于其他的,我不屑也不想。我并不想把自己剖析在大众视野之下,这是极其不尊重自我的表现。也是极其不清高的,我就喜欢故作清高,也许也不是故作,谁知道呢。如今上了大学倒是彻彻底底的倒退,是越来越低产,但却也文字越来越活了,大有随心所欲之势头,只是少有时机的平静书写了,哪怕是些一摊狗屎呢。
——低产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