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绩一直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面对
这样的变化,引发了广大家长的激烈讨论。
支持派:
太好了,每次考试都让孩子压力很大,很紧张,不公布成绩和排名,能减少孩子压力。
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考一个好的成绩,而是能够真的在生活当中运用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感受知识的力量和快乐。
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评价一个孩子,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而不是只盯着成绩。不公开成绩和排名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是改变应试教育弊端的一个关口。
反对派:
中高考以成绩筛选孩子,一考定终身的大方向没有变,平时不公布成绩、不排名,家长怎么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水平,平时稀里糊涂,自我欺骗,到了中高考成绩一出,直接傻眼。与其这样,还不如清清楚楚的知道孩子的成绩、排名,及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作出调整。
不管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都各有各的理由。公布与不公布各有利弊。
不公布成绩的利处:
估计不公布成绩,孩子们是非常高兴的吧。回家可以给父母说老师没说成绩,即使发了卷子拿回家里,也可以告诉父母,班上同学都考的不好,就自己这成绩,在班上还算好的呢。
当然肯定也有些家长是高兴的,如今孩子学习压力真的非常大,有多少学生因为承受不住学习的压力,而走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家长不想让成绩压垮孩子,选择佛系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不公布孩子成绩的弊端:
不公开成绩和排名,怎么知道自家孩子与别人的差距?
学校不公布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家长们只能只知道自己家的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孩子的分数在班上、学校里整体处于什么水平家长就不知道了。
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孩子很难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不和同学比较,就容易满足现状,盲目自信,差距很容易被其他同学越拉越远。
而且每一个大型考试,都是会按成绩排名来录取,尤其是中高考。如果平时孩子对成绩排名这种事情都不敏感的话,那等到了中考考这种关键时候,哪来的斗志?
其实,面对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和家长能否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
一.理性看待
考试只是检验孩子某个阶段知识掌握的情况,目的是找到薄弱环节,继续加强练习。
如果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分数,考的好就高兴,考的不好就斥责孩子,则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成绩的好坏牵动着每位学生和家长的心,但成绩不应该成为评价孩子学习和自身价值的单一标准。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立责任心和自信心,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将来的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鼓励与认可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自父母的肯定和认可。不要一看到成绩就斥责孩子,试着在孩子的成绩单或者卷子中找到一些“亮点”给与称赞,比如,上次孩子数学考了40多分,这次考到了60多分,虽然离我们家长的预期还是有差距,但如果和孩子上一次比,孩子是不是进步很大呢?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亮点,鼓励孩子,认可孩子,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了,只要每次都比上次进步一点,就很好了。不要让孩子失去信心。
总之,公布不公布成绩,排不排名,在于我们的老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看待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如何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缩小。
凡事有利也有弊,不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这个事,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了学生,但同时也衍生出了更多的问题,所以,家长们要做好准备去面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