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唐朝三百年历史,我们熟悉的也就是前一百年的大唐盛世。
有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可汗”唐太宗,也有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还有那个毁誉参半的唐玄宗。
但安史之乱之后的一百多年,在中学历史书上只有“藩镇割据”;唐宋之间的那段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也是堪比南北朝时期的战乱纷争。
【一】
唐朝,最大的一个关键词是变革。安史之乱前后都发生了哪些变革:首先是说政治格局,出现了藩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前期的制度就无法执行了,比如均田制在地方就无法实施了,军事上从北朝时期的府兵制随着连年战乱也被“募兵制”取代。
这两项变化都表明,唐朝皇室只在失去对臣民和财政的控制能力。其次是城市生活。唐朝皇室的衰弱,也未必全是坏事。
唐朝居民区的布局像网格一样的,带着围墙和大门。而且执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就像我们电视剧里常看到的,晚上没事出来瞎晃悠是可能被抓进大牢的。
后来,安史之乱对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的破坏实在严重,里坊制也逐渐名存实亡,最终被取消,很多人都把坊墙凿开,在临街开店做买卖,从而大大激发了城市活力,各行业也都逐渐兴盛起来。
【二】
还有一个明显的变革是科举制度。这一巨大的变革,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不过自秦始皇称帝之后,真正顶起半边天的女皇帝,也只有武则天了。也许她名字中的则天的天起了作用吧。
又比如她亲自造的的字“瞾”,也是在说自己是半边天吧。有关武则天的故事不少,说她手段残忍的,毒杀了已经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为把正统的皇后娘娘赶下台,亲手掐死了亲生的公主;另外还有她先后启用了两任“酷吏”来俊臣和周兴,搞得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在传统儒家历史学家的眼里,武则天却是被冠以无耻、秽名的。这一是因为她用尽各种手段,将李氏王朝拉下马不说,还任用酷吏,将李氏诸王尽除。
另一方面,历来有“好女不侍二夫”腐朽思想的大儒们怎么会轻易放过先嫁了公公李世民,又嫁了儿子李治的“腐女”呢。
不过,伟人的对她的评价以及现代诸多史学家对其的肯定也足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武则天政治上最大的成就是“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她被立为皇后之后,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将关陇集团和其依附者赶出历史舞台。而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
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更是让她扩大其统治基础。一方面,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不仅增多了科目,也增加了录取人数。另一方面。武则天创建了殿试制度。
【三】
我们知道隋唐时期有了科举制度,但实际上,整个唐朝的官员,只有10%是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还不是底层精英通过科举淘汰大家族子弟的事情。
不过科举制度也确确实实导致了大家族的衰落。大家族靠着更好的经济条件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确实在科举上占了很大便宜。
但另一方面被科举选拔的知识分子,在诗文方面的突出突出导致很少有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对唐朝朝廷的依附也跟地方上的关系越来越弱。
唐朝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它是真正世界性的王朝,它的关注点不止在东土国内,还包括了外部世界。
李世民的开疆扩土,不单单是把敌人赶走或者灭掉,因为李唐王朝自带的游牧民族属性,在胡汉融合上走得更远。
李世民有更高的国际视野,他想建立一个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二元王朝。只是,他的后代没有继承和延续他的伟大设想。
不管怎么样,变革是唐朝的重要底色,从此,帝制时代的历史,从中古模式开始过渡到近代早期的新模式了。
【总结】
总之,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竞争压力堪比高考,唐朝学生不上补习班的原因是他们大部分都自学成材。
参考文献:
《唐史》
--END
【历史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细细的品,在这里,静下心,我带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来,你会更加粉嫩。关注你的老朋友:阅史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