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意就是不要因为外在和个人的悲欢影响了自己的情智,劝诫世人要有博大的胸怀,高远的志向。这里且不讲它的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单就这个境界,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各有悲欢。生在当下,就要活在现实中,虽然每天要面对太多的恩爱情仇和无数的是非成败,但仍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怀揣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对待所有的遇见。
人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门前也没有挂个无事牌。或许每天会发生的很多的不可预料,也会碰到各种也样的烦恼,但切记要沉着,要冷静,莫要因为这些而破坏了你好端端的情绪。发生的总该会出现,发生了就要敢于面对,用恰当的方法来化解它,处理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办公生活岂能尽如人意。因此。苏轼道: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刘墉的词,悲情缱绻,道尽了离别之苦,相思之意。
如若一味地沉浸在离情别恨当中,纠结于阴晴圆缺,何来高洁的情操?气定神闲的厅堂信步?因此,倘若每每遇到不顺心不如意,就悲观厌世,一蹶不振,岂不是白白辜负了生命,枉费了范老先生的劝世良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话,须牢记在胸,当时时自勉之。
淡泊以明志,清净致高远。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心和苦恼,皆有心生。滤去杂念,端正心态,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一切又都会变了样,或许,先前的气恼,以前的哀怨,自然而然的就荡然无存、烟消云散了。
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如果人没有了境界,任它信马由缰地去乱跑,那就彻底成了醉鬼花痴,无可救药了。说到境界,其实这东西,真的好难讲。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千差万别?有的高屋建瓴,有的吹毛求疵,有的厚重实诚,有的尖酸刻薄等等,诸如此类,皆由于境界不同罢了。
高远的境界,能让人超凡脱俗;低俗的境界,可使人助纣为虐。所以人要有点情怀,要有些情操,不能为斗米而折腰,不能为蝇头之利而丧失了人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境界不同,修养就不同,处事哲学也就大相径庭,所以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就在于此,各色人等,纷繁杂芜,充斥其间。境界这东西,就俨然是指路明灯,航海灯塔,引领着人们奔着各自的目标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