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真的很叛逆,不乖,不听话……|李玟抑郁症去世该不该给教育孩子一些思考?

7月5日,李玟(CoCo Lee),一位备受尊敬和喜爱的歌手,因抑郁症离世,享年仅48岁。这个消息让许多人深感惋惜,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对于抑郁症的警醒。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李玟的离世也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培养我们的孩子。

提到抑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矫情”、“软弱”、“想太多”事实上,抑郁症被误解太多。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个体50%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在儿童青少年阶段,而这个阶段正处在“疾风骤雨”的“心理断乳”期,是智力、自我同一性和人格社会化的关键发展阶段。

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研究结果表明:

(1)焦虑的检出率为12.3%;

(2)抑郁的检出率为14.6%;

(3)躯体化的检出率为3.6%;

(4)退缩的检出率为3.8%;

(5)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25.2%;

(6)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4.1%;

(7)违纪行为的检出率为3.7%。


尽管如此,“青少年抑郁症”依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讨论。并且大多数父母都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就是太懒、矫情或者内心脆弱。和成人抑郁症患者不同,孩子们与社会连接微弱,难以有效求助,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的痛苦隐没在学校和家庭的方寸之地,无声地蔓延。


孩子的抑郁是怎样形成的?绝大多数真的都是与家庭有关,与父母有关的,父母一般还很难接受,但却是事实。

当孩子在父母长期的否定、控制、批评、责骂之中,已经内心力量不足,对自我的认同感很低,感觉不自己存在的价值,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心中的完美,不满足父母的期待,认为自己很没用,很差劲,很失败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学情又带给孩子压力的时候,当大家都用某些标准去评判他,认为这就是没希望、没出息,特丢脸等……这些可能都是情绪崩溃的导火线。


当孩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委屈等情绪,就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发泄。这种压力真的无人可以体会。在伤害自己的时候,内心却反而可以得到适当的消化,稍感平静。如果父母在平时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多听听孩子的表达,也许,孩子的抑郁发生概率就会降低一半甚至不发生。


这也让我们对教育有了的新思考,难道真的要把孩子培养成机器的替代品吗?答案是否定的,反而更需要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自我保护的核心技能。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过:“伤害人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

所以,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叛逆”“不乖”“不听话”,他们是真的生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