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沉默的大多数之一,他是北京人,电影里的北京人总是耍贫,加上京腔儿,觉得很有趣。沉默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是最好的享受。作为一个下乡知青,在沉默中享受远方看似并不起伏的未来,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个时代总能造就一些heroes。在那个时代,颜色是红色的,可学习的是红宝书,人们如果说出的语言,也将是简单的重复的。人们一旦只能看到一类的书,满脑子里思考的问题也是与该书有关的,那么这种思考是不是就变得僵化了,思维变得模式化,思维的结果也将是同一个,呵呵,小波也就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了。下乡知青的苦闷大概也就在此吧。这是沉默的表达。
有憧憬,有梦想,这些都在每天漂浮着的云彩里。
想起四川人,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觉得四川人就像他们做出的饭食一样的麻辣和劲爽。川菜遍布祖国南北各地,每隔一阵儿总会想念川味儿。印象中,四川人说话大嗓门,并不含蓄,后来看了一篇说四川话的文章,才知道其实他们的乡音表达也不乏含蓄之处,且有趣,能创造这样有趣方言的人们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对生活充满无限热情,乐观度大于悲观度。不是沉默,不沉默的,时代变了,总要与时俱进,表达成了沟通到位的重要手段。川菜是四川人最好的表达,这不是沉默的表达。
21世纪的今天,各种表达已经到了自由的边界了吧。但沉默有时依然最好的表达。这种沉默已经和时代关系不大了,只关乎人的个性。个性open的人们如果不让他(她)说话,他(她)一定不爽,一定会择处倾诉干净才罢。个性quiet的人们则保留,搁置,择机择人倾诉。一个人沉默到底会怎么样?呵呵,这类人并不存在,因为人是群居的高级动物,他迟早会将沉默告诉给清风,告诉给大山,告诉给无回音的自然,最后,会告诉给有回音的你。
如果憧憬和梦想都在云彩里的话,那么你应该拽下一片下来,攥在手心里。又何必让它漂浮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