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规范与长久的企业,管理者越是原则与教条。越是松散无章法的公司,越是人情满街,处处套路。
细究起来各有利弊,并不能随意定论孰好孰坏,身在其中的你,一定会因为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而被深深地落下印记:是更重视人情,还是更坚持原则,更关注规章制度,还是更喜欢其乐融融的氛围,这一切都在默默形成。工作的最初几年,这种文化烙印没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但这之后形成的职业习惯,会在你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起到“里程碑与奠基”的作用。
张先生,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进到国企,原本性格有些木讷与呆板的他,起初常常会被取笑“书生”下凡,但在一两年后,经过与同事的融合,上级的“说教”,他就完全蜕变了,现在他已经可以把“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项技能应用自如了,他深刻理解,无论什么事情,摆在面前时,都不用着急 ,因为人际最重要。
李小姐在这家外企工作已经有五年,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对自己的岗位总有想法创新的,于是期间经过几次反复的斟酌,提交给上级的报告,只是上级一句淡淡的:“先做好自己,再考虑涉及到其他部门的改善”。不免也有些受打击。在这里工作她早已经习惯,虽然外企的螺丝钉文化是非常明显的,但她多么期望可以冲破这个”固化的障碍“,更多的做些事情来体现自己价值。王先生所在的民企,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公司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原本很有原则的个性,在这里的几年已经被磨合的差不多了,他对上级是唯命是从的,没办法,象这样的公司大家都是要“站队”的,你如果是毫无“队员”身份,一旦业绩不好,或许那天你就会被调离,被下岗,被降职,有了这层“保护伞”会好很多。诸如此类,职场上还有种种,身在其中无法改变,不能随意的确定优劣,按照笛卡尔的那句话“存在即合理”,来解释或许可能更让我们心安。任何企业的文化如果还能生存下去,至少在当时它没有倒闭破产,那么它就是还在适应发展,还有变革的空间,这之后要不要改,什么时候改,怎么改,随着历史的车轮进程,一定会出现那个有准备,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去“执刀”改变这一切的人。从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你是那个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