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老师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可以说家喻户晓,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图画书,这本书2-7岁孩子“通吃”,每一个年龄段都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这本书里面有三出大戏,你和孩子读到了吗?
第一出戏:龙凤呈祥
简单的故事铺垫,第一出戏就“开演了”:绿头萝卜大王和红头萝卜娘娘成亲的场面。看看这排场,胡萝卜兵走在最前排,接下来是土豆兵,小葱兵,拿着旗子的,拿着喇叭的,给大王打遮阳伞的,给娘娘抬轿子的,左上角和正下方有下跪的小豆芽……在这幅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出行的仪仗是非常的威武,分为几个层次。这里胡萝卜是第一排,土豆第二排,韭菜是第三排。在《大唐开元礼》中规定:最前面的导驾,是先头仪仗队。“清游队”顾名思义是负责清道的,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紧接其后的是引驾仪仗,由骑兵组成的卫队,紧跟其后的是一支鼓吹乐队,主要乐器是以鼓为代表的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我们可以看到红萝卜在吹着两朵小花,皇帝在前面走着,后面是一个大大的步辇,坐着红头萝卜娘娘,在整个仪仗的最后是后卫部队,这样出行才够体面。这一系列的仪仗和角色也为后面打仗对垒埋下了伏笔。
第二出戏:两军对垒
绿头萝卜刚刚等级,“邻国“莲藕队就来下战书,莲藕后面也是跟着他们战队的成员,辣椒兵,茄子兵,黄瓜兵,花生兵和莲藕兵气势汹汹来挑战。豆芽菜跪倒,报告有人下战书。胡萝卜下跪请求挂帅出征,背上背着三角形的靠旗,手里拿着令旗,颇有将军风范。周翔先生在这本书中的中国国画风,用墨少,留白多,但画得生趣十足。那个“胡萝卜挂帅去出征”,更是京剧里先锋的装扮,肩上插了三角旗,手里拿着令旗呢!看图中的胡萝卜,头上”萝卜缨“悄然挺立,和主动”请缨出战“不谋而合。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京剧中,武将后背插的旗子是有讲究的,叫做“靠旗”,是传统戏曲中武将的重要装束之一。有四面插在背后,主要起增强声势的作用,显得超级威风。在古代战争中,战士打仗的时候身后背着不同颜色的小旗子,能够方便指挥官观察战场的形势,是有实际作用的。看过京剧的人知道,戏剧里武将后背插着四面旗子,可是这里胡萝卜身上为什么有六面?别忘记,咱们的故事是青菜成精,胡萝卜有”手“,两面在胡萝卜手上,起的是指挥作用,稍后开战对垒就看到胡萝卜手持令旗指挥千军万马。
第三出戏:葫芦大炮显神威
胡萝卜眼看不敌莲藕大军,就找救援,这个时候大葫芦出现扭转大局,这里有个很形象表述“轰隆隆隆三声响,打的大蒜裂了瓣,打的黄瓜上下青,打的辣椒满身红,打的茄子一身紫,打的豆腐尿黄水,打的凉粉战兢兢“会发现辣椒的眼睛是一圈圈的,被打晕了。茄子也是各种波浪线的眼睛,看来受伤也很严重。为什么这里出现了豆腐,还要用“尿”字呢?会不会让孩子觉得有点恶心?一则呢,豆腐是用黄豆制成的,有可能是黄豆逃跑或者原来就在胡萝卜队而投降后的伪装,另外我们形容一个人狼狈逃走常常会说——屁滚尿流。在这里可谓是一语双关,这也是语言的好玩之处。而孩子对于屎尿屁就有天生的好奇心,甚至会觉得好玩。我们看画面上豆腐一脸囧,边跑身后边流下不明黄色液体,特别的形象。再看看后面追他的的是谁?是小葱,这是要做什么菜吗?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孩子们预留了发现与想象的空间。
三出大戏唱完,故事也接近了尾声,最后的封底,我们发现河里的鱼虾鳖都蹦出了水面,看来钻到水下泥坑里的莲藕不甘寂寞搅得水里不安生,可能又有故事要发生了。这个故事讲完之后,我们还可以打着快板响板从头到尾唱一遍,整篇童谣加上周翔先生国画风格的绘画,让孩子体会中国的文字之美、传统的绘画之美,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爱上我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