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六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十年。出版过多部作品,多次获奖。
这本《肖复兴的12堂写作课》是《作家走进校园》丛书中的一本,虽然是作者写给在校学生的,但我翻了一下目录,觉得初学写作的人也可以好好看看。
此书一共讲了十二堂课,如何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如何表达主题思想?文章如何结尾……等等。
每一则写作提示前都有例文,边读范文边看写作提示,通俗易懂。就如老师坐在对面侃侃而谈,相信认真读完定有所收获。
第一堂课 一件事怎么写?写你自己的事。
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写起,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作者把写好一件事比做达·芬奇画蛋,写好一件事是写作入门的素描课是基础,是童子功。
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怎么写从哪写,怎么样将一件事写的清楚生动又耐看?
那么要如何写才可以避免简单化的叙述,把一件本来挺生动的事情,干巴巴的写得如话梅核一样索然寡味?
除了你得具有独特的眼光,事先做铺垫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角度的选择。
作者用《上一碗米饭的时间》告诉我们如何选折角度及它的重要性。
在选择角度的过程中,不是着急的把这件事想得如何细致周到,而是需要找到这件事的哪一点最打动了自己,或者说最有意思、最值得去写。这是一篇文章写作的路径和方向。
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在选择角度时,容易把眼睛死死盯住事情的外部或过程,而忽略了内部成因。忽略了发生事件的人物相互的关系和彼此的心理作用。
角度是一篇文章的突破口,选好了角度,文章才容易写。
第二堂课 一个人怎么写?
这堂课第一节用四篇写父亲或母亲的文章告诉读者:写好一个人,最好先从自己身边的人写起,因为天天耳鬓厮磨很熟悉,好多的事可以写。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将很多事情堆积在一起写一个人,可以将这个人写丰富,可最后写成了流水账,让事把人淹没掉了。
所以写一个人的一件事,最简单易行。也就是要抓住一条线和一个意象。如《清明忆父》中作者只重点写了“买书”这件事,就将父亲的节俭和咬牙花钱给孩子买书的心酸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过目难忘。
第二节重点说一个节点的亮相。
作者用自己的四篇范文和四个例子(泰戈尔的《喀布尔人》,皮兰德娄的《西西里柠檬》,老舍的《热包子》,孙犁的《红棉袄》。)来说明写好一个人物。
写好一个人的方法有很多,但作者认为,更好更有力量也容易学的是这种:集中力量写好和人物密切相关的最关键的一件事。
在这里,有2点需要格外注意。
第一,这件事一定不要那么复杂,那么琐碎,要有形象一些的东西作为依托。
就象这四篇文章中的那张印有小女儿小手的子和被遗忘的西西里柠檬,那几个热包子和那件新穿在身上的红棉袄。
第二,这样富有形象的事物,一定是在文章最后和人物一起干脆利落的出现,他们一出现文章就戛然而止。
作者觉得这虽然只是最后的一个亮相,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动人春色不须多,秤砣虽小压千斤。
在作者的文章里,确是从小处着手来写活一个人的。《花边饺》、《荔枝》《苦瓜》都是通过一件小事塑造的母亲这个形象,文中母爱之情溢于言表,深动人心。
一件事和一个人,如果我们都能够写好了,便像是乒乓球左推右挡的基本功训练,熟练得得心应手后,便可左右开弓,无往而不胜,再写其他文体或题目,就会简单容易得多。
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