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陆澄录》第五天

2017.7.25

图片发自简书App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练。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优,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表,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看到这段,刚开始的感觉就是阳明先生真有意思,人家儿子病了心中忧闷,他却说“正宜用功”。他不劝陆澄赶紧回家探望孩子就罢了,还说“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事情难道就不分个轻重缓急吗?及至再细细读来,仔细品味阳明先生的话外之音,对先生的话心下也明白了一二。

像平常人,我们说的心里素质不好的碰上点事,多半会心慌张,手哆嗦,头上冒冷汗,大脑短路,茫茫然不知所措。心理素质好的会把事情迅速理清楚头绪,从容面对,有条不紊的处理。也就是说,人要在重大变故时控制情绪适宜,才是修身真功夫。

正是在事上磨练,我们才能成长。遇到孩子生病,父母病危之类事情,人往往不能很好把控感情,这时候正是修炼自己的好时机。所以阳明先生说:“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练”。有所忧患,不得其正。正,就是“中”,“中庸”难得!要相信“一切皆有美意”,感恩我们遇到的一切人和事,包括磨难,疾病,都是提升自己的好时机。

心里起了善念头或者是恶念头心里头都很清楚,善念就去充实,恶念就去遏制。知道、充实、遏制,能做到这些感觉也是没谁了。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话说我自己,貌似善恶还没分清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699评论 0 15
  • 2017-01-03 华杉 【情绪和初心】各种人情事变,一是要面对,二是要接受,三是积极处理,四是对自己处理不了的...
    郁萍阅读 5,239评论 1 2
  • 陆澄问:“宁心静气之时,可否称为‘未发之中’?” 先生说:“现在人的宁心,也只是为了静气。在他安静之时,也只是气的...
    王继轩24阅读 3,106评论 0 3
  • 【情绪和初心】各种人情事变,一是要面对,二是要接受,三是积极的处理,四是对自己处理不了的,要学会放下,顺从。唯有顺...
    华杉2009阅读 5,531评论 2 7
  • 我们能遇见的人, 一定都有原因, 所以我们每次遇到对的人, 都像久别重逢, 所以兜兜转转, 我们都在等能一起欣赏风...
    首尔的冬天阅读 1,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