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很久以前,人们佩服有知识的人,只是本身就很值钱。
不就之前,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用搜索引擎得到想要的信息,知识本身就不再值钱了。注意不值钱不等于不重要——空气不值钱但是很重要——你必须有知识,但是你不能单靠有知识获得财富。这个时代的知识价值在于主动搜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比如腾讯机器人新闻出来的第二天,“全媒体”立即发表一篇《5分钟科普“机器新闻”前生今世!》,综合介绍了各家机器新闻的状况,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你说这篇文章值不值钱。
按今天最高标准,未必值钱。因为机器人既然会写报告,也完全可以写出类似的文章。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任何报告性的文章、大部分“科普”文章、百科问答知道之类的文章,在近期都有可能全完由机器人来写。也许媒体甚至根本没必要保留这种文章,谁想了解哪方面内容完全可以随时让机器人根据这个特定读者的学识和口味专门写一篇。
那么今天什么值钱?也许使用知识的能力值钱。你总不能用搜索引擎来诊断自己的病情,对吧?还得靠医生的专业判断。
但是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已经存在多时了,它一旦被正式推向市场,就会立即让实用知识的能力也变得不再值钱。这就是IBM的人工智能系统“华生”。它已经比任何医生懂得都多,它不再是简单搜索关键词,而是在相当程度上能够“理解”你的问题,它可以被用于疾病诊断和提供治疗建议。这样的系统,很快将会全面进入医学、法律和金融咨询领域。
也许用不了十年,它就将不再是“它”,而是“他”和“她”。
在这种局面下人类当何以自处呢?我们应该像霍金说的那样惧怕人工智能吗?或者心甘情愿地给机器人当宠物吗?
这就到了我要说的下一个阶段,人得靠创造新知识来赚钱。机器人会的所有东西,都是跟人学的。写报告也好,提建议也好,诊断病情也好,机器人的能耐在于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找规律,然后把这个规律用于新的事情。机器人,是彻底的经验主义者。
人的一个任务是打破常规。近年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强调大数据的作用,候选人举手投足都试图合乎机器的要求。处处循规蹈矩地满足选民,结果选民也厌倦了。现在横空出世的共和党候选人川普却不按常理出牌,以性情中人的面目竞选,动不动就语出惊人,民调反而领先。
我老婆做菜不爱看菜谱,经常尝试自己发明新做法,有时候做的不怎样好吃。但那一刻我感觉她身上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不过机器人并非就不能创新。机器人可以用组合、进化,甚至穷举的方法创造一系列新东西,——比较性能,再选拔其中有价值的推出来。这不需要奇思妙想,这是纯暴力破解。在工业材料和制药业中,这种方式非常常见。这个,人比不了。
事实上,有报道说“华生”已经在“研发”新菜谱——他能把人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不同食材搭配在一起,效果还相当不错。这种情况下人的作用在哪里呢?人能吃菜。“华生”可以计算它发明的每道菜的营养价值,而不能判断这道菜是否好吃!——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其实是吃菜的认栽创新。对比“华生”,人类厨师的强项在于自带吃菜功能,能靠人类才有的味道直觉做点判断。
同样道理,机器人也许可以生成一大堆新的诗词和歌词,绝对符合各种平仄格律规则,但是它无法判断哪句最好听。
因为只有人才能判断。人的喜好,可能是一个特别难以用机械化的方式琢磨的东西,有很多人试图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预测哪个电影剧情能大卖,结果都不太成功。
所以人的第二个任务就是表达自己的好恶。你的任何情感流露,哪怕是一条微博、一次点赞,对机器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是一种创新。哪怕你看完一个报道之后在评论区开骂,将来可能还是义务,是机器人而不是相反的主权宣示。
而且别忘了,人还有感情的技能。健身教练、医生、法律和金融咨询师等职业,很快就会被非常廉价而且更专业的人工智能替代。但是能对你产生性吸引力的健身教练、关键时刻拍着你的肩膀告诉你有我在没问题的医生、让你感觉生死与共的律师,是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
当我们怀念教过自己的老师,相处过的同事,记忆力剩下的往往并不是这个人的业务能力有多强,而是他给我们的精神触动。我有个搞懂同学,天赋很高数学很好,被老师寄予厚望。有一次他在校园打扑克,老师看见大怒,踢了他一脚!多年后他跟我喝酒,他喝醉了跟我说,当初的数学全忘了,但是非常清晰地记得那满怀深情的一脚。我们大概不会跟“华生”产生这样的深厚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