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悲剧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1968年,英国学者哈丁(Hard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提出来的。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这一个概念经常运用在区域经济学,跨边界资源管理等学术领域。
不受规范的公共资源一定会被自私的个体过度剥削。这是对公地悲剧的经典解读。
现实生活中什么事公地呢?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比如现在的国有资产就算是典型的公地,空气污染和海洋环境就属于公地,还有比如国际商业环境也属于公地。说到这里您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都退群,放弃以前美国政府曾经的坚持,就是因为特朗普作为商人非常明白公地的事情,我退出,我就是要大量使用公地,环境污染无所谓,教科文组织也退群,空气排放也退出。说穿了,更多侵占世界公地就是美国退群的终极目的。
公地作为公共财产,大家都可以使用,但是由于没有限制条件,即使大家知道过度使用会使公地过度消耗而枯竭,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存在着自己不用也是会被别人使用的想法过度使用,利益装进自己的腰包,损失大家负担。反而是维护公地的行为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此时如何决策呢?
一直说,大国要有担当,现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个意思,地球同样也是一个公地,过度的消耗也会枯竭。每一个国家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却依然过度开采地球资源,如果没有人站出来的话,这个世界将会乱成一锅粥,历史上为了资源发生的战争还少吗?哪怕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以及现在的各种压制和制裁,哪一个不是为了利益?为了在公地的蛋糕上多切一块?
公地的治理
a)“公地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制度的缺失,只有制度健全才能够制止公地悲剧的发生。
b)国内或者组织内部,可以通过各种强制(法律、行政措施、制度安排、经济惩罚)和非强制(教育、伦理道德、宣传舆论、宗教)手段,来限制人们不受约束地追求个人利益,保护公共资源。国际上则需要建立各种组织,通过各种国际协议和国际法约束。建立起国际上的执法机构,加强联合国的功能和执法能力。
c)通过立法的形式,尽量将历史遗留问题尽早解决,尽量减少公地的范围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