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有个同事,双十一过去没几天就把所有快递给退掉了。
想起之前她还在微博上晒她的待收货订单,在朋友圈晒她的消费金额,双十一购物支出1w2。
原以为她是家里出事了,急需要钱才退掉了所有的快递,被另外一个同事追问下才知道。她的退货原因很简单:没钱吃饭了。
半年的积蓄都在一天中挥霍了,曾经心心念念的东西,在下单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其实没那么喜欢了。在没钱吃饭的情况下不得已点了申请退款。
围观我们自己的生活,一边过着“吃土”的日子,一边“买买买”,理性拖着感性去挣扎,终于在某个夜里,感性战胜了理性,下了订单,顺带安慰一下自己,人要及时行乐。
01控制不住的手,吃不完的“土”
双十一前几天,朋友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定金截图炫富,这两天画风变了,变成了一片哀嚎。
等了很久的东西发现实物比卖家秀差太多了,高档化妆品用一次就过敏,转手挂咸鱼低价出售了。
在“剁手”之后,大家晒已支付订单,晒双十一的战绩,还有一小部分人,晒出了自己的花呗透支额度:下个月花呗待还12472元。
微博上有个新词:购物盲人,指的是听说双十一有优惠而积极参与购物,但压根算不清便宜多少,最后随心所欲一顿瞎买的人。
还有另一个词:暴花户,说的是那些赚钱不多,但就莫名敢花,花光了又很丧的人。
我那个同事就是一个“暴花户”,她退货的时候,我帮她打包,我看了一下她的“剁手”战绩,一个马克杯四百多,一双鞋3千多,最可怕的还有一台烤箱价值2千。
我好奇的问:“这烤箱这么贵?”“这是网红烤箱”“和其他烤箱有什么区别?”“这个烤箱光看着就很有食欲”她振振有词的说道。
好吧,为了花钱,理由也是花样百出。
02人前精致,人后还贷
前不久《奇葩说》上讨论过一个话题,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精致穷”,过着月花五位数的精致生活,但其实花呗信用卡的分期还款已经到了一年以后。
他们愿意花几个月工资去买个新款lv包,愿意刷信用卡的钱去买最新款手机。人前精致,背后却是一连串的数字焦虑,还不完的贷款,还有不愿意停不下来的“精致生活”。
去年,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止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80.98亿元,截止二季度,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756.67亿元,仅一个季度,新增未偿信贷额124.3亿元。与2014年未偿信贷357.64亿元相比,4年时间逾期额度翻番。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76.89亿元,8年时间翻了10多倍。
与此同时,各大银行对信用卡的发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办卡即送各种礼品或刷卡金。
截至三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共计6.59亿张,环比增长3.36%,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47张。与2010年人均持有信用卡0.17张相比,8年时间人均持卡量增长了将近三倍。
不得不说年轻人的生活已经被“超前消费”绑架了。在互联网营销时代,各种鼓吹“及时行乐”的消费主义也助长了年轻人的超前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指的是建立了一种把消费水平与个人成功、人生幸福和自我认同划等号的价值体系。
对于女生来说,格外容易被这种毒鸡汤洗脑,比如“女生就该花钱,不花钱就是不爱自己”,“男朋友就该给女生花钱,不花钱就是不爱你”……
有人说,精致是善待生活的痕迹,精致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为了“精致”做出了变穷甚至是负债的牺牲。这不是善待生活,反而让生活伤痕累累。
03抗风险能力比精致更重要
年纪轻轻的我们应该精致,但不应该“伪精致”。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精致上,当突发风险来临时,你就像一堆泡沫,一触就破,没有退路。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讲述女主人公丽贝卡丽贝卡从小生长在普通家庭,却幻想过着女王般的精致生活。长大后的丽贝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穿着名牌大衣,背着gucci包,成为了一名记者,同时,身上背负着12张透支的信用卡。
因为信用卡额度不够,她不惜说谎也要买到自己喜欢的围巾,她表面精致,却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她去梦寐以求的杂志面试,却发现提前招好了人,再回到自己的公司才得知公司即将倒闭,丽贝卡失业了。
身负巨债,工作丢失,唯一的收入来源也没有了。从精致生活到被信用卡公司催债,丽贝卡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借款百万求学哈佛的詹青云在《奇葩说》中说:“我们靠着透支、借贷维持着表面的精致,每天早上头顶上却有一串数字,让我们焦虑地醒来,我们买了很多东西,拥有这一切的我们,反而没有能力对抗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任何风险。”
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买买买”上,我们或许一时“精致”,当生活风险来临时,我们比任何人狼狈。
钱或许不能解决一切,但至少,当坏消息来临,我们不会再手忙脚乱,它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和退路。
大家好,我是陈大侃,一个喜欢逼叨叨的男生
wx关注【弦有春秋】一个人独自前行的路上未免有点孤独,不如咱们一起结伴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