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假期结束的第二天,终于在闹铃的不断督促下,继续开始早起计划,生活才逐渐恢复正常,真实感受到每逢假期懒到无底线。
假期前的生活:
每天5:30起床,上班时间8:30,这个期间会看书写字思考,写每天的成功日记以及次日的计划安排
还会坚持发早起问候卡
晚上下班会参加学习课程,整理一天的事情总结反思,寻找新的方向
包括每天的早午餐都是井然有序的
看似每日生活充满了“自律”
经过这次国庆长假的捣乱,才发现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律,而是赤裸裸日常习惯,这种习惯的不稳定性,需要体制时间的约束,固定上下班的打卡,定点的吃饭才可以逐步前进,自己并非想象中的自律。
假期时的生活:
放假之前,自己设定了假期计划,带了想看的书还有本子,想起学生时代每逢周末假期回家,总会一次又一次携带一本本作业,站在那里幻想出,自己终于拥有大把时间后,能随意写作业,充分安排时间的开心与信心。而实际情况却是:回家后上学前,作业仍原封不动的被带回。
次次如此,但每次仍会固执的相信自己:这一次我肯定我会看,如果我要看呢,没有怎么办,都计划好时间了,在家里那么多自由时间,肯定没问题的。
一系列的自我安慰的话喷涌而出,直至在家中将要返程那一刻,无奈笑笑果真动也没动。
整个假期的状态是:人一直没闲着,走亲戚串门,闲聊逛街。但是脑袋却一直没有转动,选择了最舒服的方式任其不做任何费脑的思考,直到在此回来后,强制自己再次坚持早起,开始看书制定计划坚持更文,才有时间坐在这里整理思考,来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总是对自己假期抱有很大期待与信任,结果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为什么总觉得自我自律性够高,但总让假期一棒变回原形;日常的习惯是如何去保持;自律应该坚持到如何的程度才可以?
彷佛正常生活完全不是自律,而是一种齿轮转动的惯性,开始了转动便习惯不停下来。那若如此我是要强制的在假期的自律,与人性背驰而行;或若是顺势而为,工作日充分透入,而假期彻底放飞自我,懒到无底线呢?
其实在这个假期,我最怕的不是身体的懒惰,而是大脑的懒。写文章的或者读书做费力事的都明白,高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很多的思路,每次坐那专注思考完后总会觉得很累,但假期中大脑的懒惰思考,虽轻松但后续想起却觉得异常的空虚。
今天恰好看到《跃迁》中说:这个世界绝大部分运作,都住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行。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看到远能看到事物的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真正的规律。
从小到大的假期,不计其数,经历过如此的事情更是周而复始,却唯独这次让自己深有感概,触感而发,钻入的思考。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这数月来对于坚持写作读书的一个良性循环。因为要写作-需要阅读-需要思考-所以不断用大脑发现更多现象-写出所感所想-引出更多疑问-继续阅读找答案-找出写出来。
在平常日子中,每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不按计划随意闯入的乱事,来打破我们维持的平衡系统,以至于坚持两周的跑步因为一次下雨而放弃;坚持每周的阅读,因为一次周末聚会而终止;坚持锻炼一项技能,因为一次加班而遗落;自律多么难的坚持,却如此容易被打破。
针对这次假期的感想,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 寻找一个团体督促的氛围很重要(社群或者小组织),它可以让你懒惰之后快速恢复状态,给予外界的刺激。
2. 计划虽然会被间断,但是别放弃阅读和写作,因为它们真的是让你自我思考的好工具,浮躁杂乱就可以在一支笔一页纸下变得安静有序。
3. 习惯的力量,让一项习惯被培养成生理本能时,真的会省心不少。例如早起
这几点意见大家看来,可能都是说破嘴的大道理,心里都懂就是没用。其实当你不断做的多的遇到问题反思时,会蓦然发现大道理可以如此的复制,千千万万大家的困苦疑惑无非如此,来来去去,自律学习坚持目标,会疑惑迷茫懊恼空虚等的大同小异。
但唯一可区分的是每个人手下正在做的事情,想要达到的成果目标,通往的道路期盼获得的生活。这些是迥然不同,千差万别。但我也明白有些道理疑问,切实的仅自己走过体验后才会懂。
期望我的文字仅是一个让你打开思路的引子,引出你当下的困惑,用大脑的思考去运转出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我是糕小糕,愿你拥有高山般坚硬外壳,仍保留着蛋糕般柔软的内心。
你知道吗,你的赞👍,会让我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