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年纪,大部分人都是刚进入大学,可能不是大一的懵懂少年,但是,骚年,即便你是大二大三的“老腊肉”,可是不可否认,你不过二十岁的年华啊,为何有这么重的暮气呢?
林志颖唱着《十七岁的雨季》,我们看着《十八岁的天空》;结果十七八岁成为了你最美好的年华,难道十九、二十岁就不是了吗?
二十岁的时候,你该是激扬奋发之时,然而,多数的学生却觉得以后的生活就已经固定了,最美好的年华在十八岁之前就已经结束了。为何?
在这里,我们不过多鸡汤,只谈客观。
十七八岁的时候,正处于高中阶段,虽然学业繁重,但仍旧不可否认是大多数处于二十岁阶段的人觉得的最美好的两年,而我们对青春的理解也大多处于这一年龄段。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国内的青春剧的影响,但是可笑的是,拍这些青春剧的演员们,几乎都是二十岁以上,少有处于跟影视背景相对一致的。这样看来,我们看到的青春,不过是一群二十多岁的人演绎着十七八岁的“青春”的模样。那我们为何在二十岁的年纪就感慨青春不再了呢?
我们谈青春,最先在脑海里呈现出的画面,一定是以高中毕业至大学一年级这一时间段为背景的画面。为何?青春有苦有甜,是我们最难忘的回忆。而经历高考,步入大学,这一时段,无可厚非的就成为了目前最牢固的记忆。如此说来,青春,不过是为了理想奋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是以年龄来论断的。少年,你只要有个向上进取的心,你时刻都是年轻的。
为何现在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自称“老腊肉”,虽说这是对自己玩笑的一种称呼。但是,这一称呼,却体现了对自身的一种暮气。诚然,跟大一大二的小鲜肉对比,大三大四确实是大学年纪后半段,来自于毕业的压力,让他们觉得,不再是刚入学时的懵懂少年,而这只能说明你自己的成长,却不能成为你暮气沉沉的论据。
20岁的你,可能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校园,但是,你终归成长,你的人生懵懂段即将结束。然而,你仍旧处于人生的起始段。未来的路有无数种可能,不能一直活的像个孩子。你的暮气,不过是你对自己不再无忧无虑的一种潜意识的抵触表现。
俾斯麦在20岁的时候还是个打架大王,林肯在20岁的时候只是个无业游民,甚至为温饱忧虑,罗斯福20岁的时候正准备辍学。所以20岁的时候正是产生无限可能的年纪,别在最好的年纪荒废自己。
少年,你刚20岁而已,你还年轻,别让自己心里住了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