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膜体系)

一、酵母双杂交技术原理

膜体系酵母双杂交原理为分裂泛素机制,泛素是一种小型蛋白质,能够标记目标蛋白以便其被降解,通过将泛素分为N-端(Nub)和C-端(Cub)两部分。两个膜相关蛋白间发生互作引起泛素重组、裂解蛋白进而释放转录因子(LexA)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最终鉴定蛋白发生互作(Stagljar et al., 1998)。膜体系酵母cDNA 文库的构建,弥补了传统核体系酵母双杂交系统不能筛选、鉴定膜相关蛋白互作的不足(Mo et al., 2004)。(前期可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来判断目标基因的定位情况,进而选择核系统或者膜系统)




图:酵母双杂(膜)原理


二、诱饵载体类型的选择

注:若N端和C端都位于胞外,可截短使得C端出现位于胞内段,再选择相应载体。

当二者在物理空间上靠近时可以表现出完整的转录因子活性,基于此,把目的蛋白分别与BD、AD融合表达,当目的蛋白发生互作时,使得BD、AD在物理空间可以靠近,这时就能够表现出完整的转录因子功能,从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


三、实验步骤

1.酵母转化方法

(1) 从 YPDA 平板挑取酵母菌单菌落接种于 YPDA 液体培养基,30℃,225 rpm, 振荡培养(过夜),调节 OD值。


(2) 转接 YPDA 液体培养基, 30℃,225 rpm,振荡培养。


(3) 室温条件下离心收菌。


(4)  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混匀,离心收菌,室温,弃上清。


(5)  用 LiAc 重悬菌体,混匀,离心收菌,室温,弃上清。 


(6)  用 LiAc 重悬菌体,混匀,分装至离心管, 备用。


(7)  每个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如下试剂(50%PEG3350、1MLiAc、ssDNA,10mg/ml、质粒DNA),用枪头吹打混匀,或剧烈振荡,至完全混匀。


(8)  30℃水浴孵育。


(9)  42℃水浴热激。 


(10) 30℃水浴复苏。 


(11) 离心收菌,室温,弃上清。


(12)每个转化用无菌水悬浮菌体,尽量温和地混匀,涂布相应的缺陷型筛选平板。


(13)30℃恒温培养 4 天左右。


2.自激活检测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点板于不同浓度的SD-TLH(含3-AT与X-Gal的缺陷型平板上)。


图:自激活检测结果


阳性对照在不同3-AT浓度的缺陷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且随着3-AT浓度增加,菌落数量减少。由自激活检测结果看出,在添加0 mM 3-AT的平板上没有生长,显示未激活HIS3报告基因。

结论:该目的基因A没有自激活能力(若有则通过添加一定浓度的3-AT来抑制自激活方可进行后续互作验证实验)。

3.互作验证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点板于SD-TL、SD-TLH、SD-TLH+X-Gal、SD-TLHA、SD-TLHA+X-Gal培养基上。




图:互作验证


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pBT3-SUC-A+pPR3-N-B在SD-TL、SD-TLH、SD-TLH+X-Gal、SD-TLHA、SD-TLHA+X-Gal平板均能正常生长,并能在SD-TLH+X-Gal、SD-TLHA+X-Gal缺陷型平板上显蓝色,而其它阴性对照组在三四缺培养基上既不生长也不显蓝色。


结论:pBT3-SUC-A与pPR3-N-B互作。


四、疑问解答


1.如何判断Bait的N、C端位置呢(氨基端是N端、羧基端是C端)?


a. 跨膜结构域预测网站:

TMHMHH:DeepTMHMM 1.0 - DTU Health Tech - Bioinformatic Services


b. 膜蛋白拓扑结构和信号肽的共识预测:

TOPCONS: Consensus prediction of membrane protein topology and signal peptides


c. 信号肽预测网站:

SignalP 6.0 - DTU Health Tech - Bioinformatic Services



图:载体选择方式



2.什么是3-AT试剂,该如何使用?


3-AT是酵母HIS3蛋白合成的竞争性抑制剂,用于抑制HIS3基因的泄漏表达。可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0、2.5、5、10、20、30、40、50、75、100 mM。


3.X-α-Gal与X-Gal的区别是什么?


X-α-Gal检测酵母MEL1基因的激活。MEL1是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一个报告基因,编码分泌α-半乳糖苷酶。该酶可水解无色的X-α-Gal底物并最终产生蓝色底物。表达α-半乳糖苷酶的酵母菌落在含有X-α-Gal的培养基上显蓝色,即阳性的双杂交作用。X-α-Gal可在培养基上直接检测酵母双杂交相互作用,利用此底物可以省去双杂交体系中的β-半乳糖苷酶溶液和filter-liftassays;


X-Gal用于检测LacZ基因合成的 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由于β-半乳糖苷酶不能分泌,需裂解酵母细胞后通过加入β-半乳糖苷酶溶液和filter-liftassays才能进行显色,因此操作流程相对繁琐。


其中携带MEL1基因的酵母菌株包括:Y2HGold、Y190、AH109、Y187、PG69-2A。


4.想筛的蛋白是定位在核里面的,用膜文库能筛到吗?


可以,构建膜文库是提的总RNA里面核或者膜蛋白都有,只是咱们诱饵是膜蛋白,用膜体系来筛更好,不过有些实验室核和膜都会筛一遍。


5.有核文库,能用膜蛋白来筛吗?


一般膜蛋白都是用泛素化膜体系来筛的,也有人核和膜都筛过,但最终膜体系筛出来的更符合预期。


6.酵母双杂膜体系和核体系有什么不同?


膜体系是DUAL membrane system,只能做酵母双杂,主要针对膜蛋白来筛库,文库是构建到PPR3-N,诱饵基因在PBT3系列载体(一般双杂体系中,PBT3-N与PPR3-N载体用得比较多)。


7.实验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该如何解决


假阳性情况:

先做诱饵自激活检测:转染诱饵质粒后,在缺陷培养基(如 SD/-Trp-His、SD/-Leu-Trp-His、)上观察是否生长,排除自激活情况。


假阴性情况

1. 验证蛋白定位:通过荧光标签(如 GFP实验)观察诱饵/猎物是否定位于细胞膜;2. 优化载体:选择酵母偏好密码子的载体,或添加膜定位信号肽;3. 降低筛选严谨性:先使用低严谨平板(如 SD/-Trp-Leu-His)初筛,再逐步提高条件。


8.实验失败的原因(膜定位方面)?


膜系统依赖蛋白正确定位于细胞膜,若该步骤失败常常导致实验失败。


原因:

(1)膜蛋白跨膜结构域过多,酵母无法正确折叠;

(2)载体缺少膜定位信号。


解决方法:

(1)截短膜蛋白(仅保留关键互作结构域以及1-2个跨膜区);

(2)使用自带膜定位序列的专用载体(如 pBT3-STE、pPR3-N)。


9.互作验证实验理论上应如何设置组别?


阳性对照、空白对照(PBT3-N+ PPR3-N)、阴性对照(PBT3-N-A+ PPR3-N、PBT3-N+ PPR3-N-B、)、实验组(PBT3-N-A+ PPR3-N-B)。


培养基类型:SD-TL、SD-TL+X-Gal(可选)、SD-TLH、SD-TLH+X-Gal、SD-TLHA、SD-TLHA+X-Gal。


五、参考文献


[1] Stagljar I., Korostensky C., Johnsson N., and te Heesen S., 1998, A genetic system based on split-ubiquitin for th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embrane proteins in vivo,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 5187-5192.


[2] Mo C., Valachovic M., and Bard M., 2004, The ERG28-encoded protein, Erg28p, interacts with both the sterol C 4 demethylation enzyme complex as well as the late biosynthetic protein, the C-24 sterol methyltransferase (Erg6p), Bioa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686: 30-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