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写作,不,只能说写小文字,我也是近期才开始摸索、坚持的。
笑来老师有句话 印象很深,“写作是比私下交流更为高效更具价值的有效沟通方式;而有效沟通,是人们在该时代中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所以你一定要会写作。”
那怎么会?在《完全写作指南》中,给了写作人士一些tips,让我用“我的疆”来表达一下每个tip的内容吧。
tip 1,明确此次写文章的目的,也就是理清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
好,今天我动笔想写一篇“我们新疆好地方”这样一篇有关于大美新疆的文章。
那么,我确定我的目的:通过文章中对衣食住行 的描写,让看过文章的人能发现或赞同新疆一些不曾被熟知的美好。
好,大目的一旦确定,你的文章在铺展的时候,就应该尽量朝自己确定了的主线上扣,保证文章观点清晰,叙述流畅。
就好像是在给楼房的主钢架上添砖加瓦。
tip2,尽量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写文章
那么,在“我的疆”里,我就可以一个游客的视野为出发点,用“自己的眼睛”带着读者一步步去发现和感受新疆的独特。
站在读者角度好处很多,最重要是 你能发现自己在描述问题上经常会忽略的点。
比如,以“我”的角度去写的时候,我会说,新疆人爱吃 皮辣红,然后就这么一笔带过了。可看官可能就会疑惑皮辣红究竟是什么。
而如果我以游客角度切入,我就会说:有一盘地道凉菜,是将皮牙子(洋葱) 辣子 西红柿 拌在一起,本地人喜欢在吃烧烤喝啤的时候伴着吃,他们管这叫皮辣红,也叫老虎菜。
这样,是不是更清晰?
也会有效打住“自嗨式写作”,而更细致的讲出主观角度可能忽略的问题啦。
tip3,汇总素材,进行头脑风暴
汤小小老师曾说过,“素材是要进行平时积累的,并且要擅于去归纳分类的”。
也就是说,想起草一篇文章的时候,将能想到的 与主题有关的素材都写在一张纸上。经过认真的对比,分类,合并,把它们分为几大块,而这几大块,就是你铺展文章的好帮手。
至于那些零碎的,哪也归不进去的,就不要强塞了。因为如果总是强调面面俱到,那就一定会弱化文章主线,使读者糊涂啦。
那回到我的文章里,我头脑风暴了以下几个板块,都是要一一写进文章里的:
1. 吃:馕,拉条子,抓饭等 这些特色吃食 是一部分;葡萄,红枣,哈密瓜等 这些特色水果 是另一部分
2. 风景:伊犁那拉提,吐鲁番葡萄沟,阿勒泰喀纳斯等 这些新疆醉人的风景
3. 娱乐:滑沙,滑雪,骑马等 这些被津津乐道的文体娱乐
于是,有了这些素材板块,文章的结构很快就会被撑起。当然,新鲜的想法是可能随时灵光乍现的,无所谓呀,看看tip4怎么说。
tip4,先把想写的都写下来,边写边梳理脉络
很多时候,我们写小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写到一个地方,突然想起,哎不对,前面应该再修改修改或做个增减。等回头把前面的问题处理完了,后面的思路也断了。
其实最好呢,是选择回去做个标记或提示词,然后转回来,接着感觉去写下半部分,先完成初稿。
然后再从头开始校验,字啊词啊,该补充该删减的地方啊,都捋顺了。这样,思维感觉不会断层,也容易发挥。
比如前面的1吃2风景之间,我觉得还能加个“喝”,夺命大乌苏啊,是吧,那我就先写个关键词在那,然后顺着我的目标和素材先接着往下写,等写完了,再回头把大乌苏补进去。
灵感是个好东西,千万不能浪费。
tip5,反复的琢磨、修改
文章成型后,先放置一会儿,再捡起来逐字逐句的读。客观的大脑,这时候就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错误小别扭或小遗漏。
或者呢 麻烦他人进行审阅。这个时候,你要告诉他们你的文章目的,看他们能不能以读者的视角读懂你写的文字,并get到你想表达的终极目的。
还有啊,写每一篇新文章的时候,不要执着于以前的文章,应该锻炼自己“新文章新思路”的习惯。
写,持续输出
别担心,只要想写,那就写写写,在不断地写的过程中:
锻炼了学习能力,因为我们不断在输入和总结呀;
锻炼了思考能力,因为我们不仅做了“知识的搬运工”,还做了“知识的揉面工”;
所以,多输入:阅读+素材积累
多输出:无论文字多少,思考了,写了,做了,就对了
化身一个运作良好的I/O系统(输入输出系统),不为别的,只要写作,能缤纷你的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