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句诗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作者是中唐诗人李贺,号称“诗鬼”的人。被称为,继屈原、李白之后,第三位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少年成名,也为才所累,加之生活不顺,心有郁结,最终英年早逝。其诗工于形,精于字,但情瘦,意紧,神飘散,不乏精品,稍有艰涩。
关于李贺写诗,有这样的故事。说他每天骑着一头驴没有目的地到处走,在驴背上不干别的,一门心思地写诗,想到好的句子就写下来扔到包里。晚上回到家后,再把一天想到的诗句整理下来。
可以说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写诗了。
也正是因为此,韩愈和皇甫湜听说了李贺,当面出题让他写诗,他才能顷刻间就写好一首,也就是《高轩过》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是应酬之作,当时就把韩愈和皇甫湜惊着了。这首诗,气顺意通,一气呵成,文采斐然,虽有堆砌之感,但已经相当有水平。当然,这首更是以“快”闻名。
李贺白天骑驴写诗还不算,晚上也写。脑子里转的都是诗,也就避免不了经常梦到写诗了,他有一首《梦天》就是做梦写的。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描摹作者梦中见到的东西,用夸张而又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老兔寒蟾在悲泣,云楼窗子半开,月光把墙照的惨白。月亮朦朦胧胧的,像沾了露水起了水雾一样,又像是有车马经过带动了桂花的香气而弥漫。(转换视角)俯瞰神山之下的滚滚红尘,时间转瞬即逝,飞逝而过。天下九州和四方海洋,也都渺如云烟。
“老”、“寒”、“白”都是李贺诗的典型特点,而这首诗最为传神的是“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能感受到梦里飘忽的景象,而意象的描写也非常真切形象。
这首《梦天》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通过想象来写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首诗的独到之处,是跳脱自我,用奇崛的想象展示了诗人广阔的内心世界。这份想象力是当时的人不太有的,也正是这首诗的可贵之处。
李贺虽然是李家宗室,但是家境贫寒,从小有才名,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光耀门楣,出人头地,所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写诗上了。但是18岁去参加科举考试,却被人排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犯“嫌名”,最后连科举都不能参加。才高气傲的李贺更加郁结。
悲观主义的李贺写诗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老、愁、寒、死是他最常用的字,还经常写“鬼诗”,也正因为此,他被人称为“鬼才”、“鬼仙”,又被后世尊称为“诗鬼”。
李贺从小就其瘦无比,又加上精力消耗太过,焚膏继晷,他家老夫人担心他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24岁时,妻子离世,而李贺当时也已经“忧郁病笃”在昭义军节度使处做了两年幕僚之后,再也难以维持,回到家中整理自己的诗歌存稿,不久就出去了,时年27岁。
其母一语成箴,李贺终于把自己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