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 | 平等对话从心改变
晚上没有自习课,我收拾完物品,习惯性地到教室看一下。
很多时候,班主任总愿意到教室看一下,在学生面前刷一下存在感,以便让自己和学生安心。
教室里,悠扬的古筝音乐中,学生在安静地练字、写暮省,作业。
我在教室转了一圈,内心对自己说:状态还好吧,可以放心离开了。
可刚走出教室门,蓉挡在门前,问:“老师,你有时间吗?”
我停下来:“有什么事吗?——我可以给你十分钟。”
蓉脸上显出委屈的表情:“航和逍骂我。吃晚饭的时候,他们来到我餐桌前,骂我,说我不配采访数学老师……”说着,她眼里溢满了泪水。“我都不知道是啥回事!”
我一听是航和逍,不免有些恼火。
航和逍是这一学期被选上的班委。
但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以身作则。
逍前天还向我请示:“老师,我想辞去体育委员的职务。”
我问原因,他说,感觉自己管不好,老是想动手。
这学期本来逍被选为副班长,但因为语言能力不强,骂人,被替换为体育委员。
我想,如果再不让当体委,对他会一个打击。
我回复:“你要改进自己呀!看看别人是怎么当体委的。——实在不行,能找到一个替代你的人,再说辞职的事。”
第二天,他找到说:“老师,我没有找到替代我当体委的人,我还干吧。”
“要学会改变自己呀!体育委员主要是学会下口令,怎么能动手呢?”我嘱咐道。
看着蓉梨花带雨的样子,我打算马上叫出航和逍,猛批一顿。
航和逍被叫了出来。
看着他俩很是平静的样子,我压下了自己的怒火。
突然想到《论对话》一书中提到的观点:
每个人都是抱着自己固有的思维假定,开始对话的。
而对话冲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思维假定,却并不自知。
我对航和逍的成见,不也是有近日对他们作班委不合格的思维假定吗?
学生之间出现冲突,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固定想法,而自己却并不知道。
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与其让老师做裁判,判定双方的正误,不如让他们自己当面对话,从而以对方为镜子,映照了彼此内在的想法(思维假定),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把三个人叫到教室后面。
班长伊也跟了出来。
我提出:给你们十五分钟。蓉与航、逍分别说说这件事的过程,伊来做中间人,只主持对话过程,不做评价。
我说:“也许你们三人之间有什么误会,或者你们有各自的立场,把这些都说开,摆出来,我想,这么一说,就知道你们的矛盾所在了,或许不用老师当裁判,你们自己就能解决了。”
我强调:只说过程,不加评价!
我放心地走了。
我多次使用对话的办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我相信学生有这个态度和能力。
早自习。
在教室里巡查一圈后,我把航和逍叫出来问情况。
航主动说:“我们现在都说开了。是我们没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是睢在吃晚饭时说的,说我们不配采访数学老师,我们没弄清就骂她……”
逍说:“我们不该骂人,不该没弄清就质问蓉。我们已经向蓉道歉了。”
我提出,你们私下道歉可以,但还需要当众表示歉意。同时,也给别人的学生以教育。
我让他们写下文字材料,以示正式。
要求他们在早饭前的班级晨会当众说明情况,并表达歉意。
他们答应了。
接下来的处理就顺理成章地达成了。
航和逍当众道歉,大家当众见证。
蓉的事件因睢而起,我把睢叫出来,告诫她:管好自己,少说闲话,避免矛盾。
她表示此事自己有很大的责任,保证以后静心学习,少掺和闲事。
康老师手记
学生间矛盾冲突,是班级里的正常现象。
班主任解决学生的矛盾也属于职责所在。
但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班主任往往会陷入到问题中,苦不堪言。
我们为什么不能放手相信学生使用平等对话,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呢?
只要能够让学生去尝试抛却成见,平静交流,就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错误,达到自我的转变,学会处理自身的问题。
这不正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育方式吗?
这其中,班主任要做的是,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成就学生。
班主任也能从学生具体的事件中,跳出来,不被事件牵绊,不被情绪干扰。
而是把目光聚集在“人”身上,立足人的想法,人的心理,人的行为,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