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疫情将我们宅在了家里,有了充足的亲子活动时间,正月十五这天的晚饭后,收起了儿女们的手机和电视,让他们一起坐下来聊聊天,突然发觉很久没有和他们聊过天,没有沟通过了,尽管他们已经18岁和23岁了。
从天南地北的聊聊到了他们小时候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星星点点。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两岁零七个月,那个时候刚创业比较忙,女儿没人带,觉得早点上幼儿园也可以让她锻炼自立能力,这是大人给她的要求。因为是全寄宿制,懂事的女儿每周一早上七八点钟都要去幼儿园,每周五下午接回家。我们做父母的也很开心。可是今天女儿终于说了一句:其实我每天都不想去又没有办法,最不想过的一天就是星期一,甚至现在想到星期一就有阴影!总没有睡醒过!确实我恍惚记得,周一早上喊女儿起床时的情景,女儿的奶声奶气:"我不要星期一,我不要星期一…"不过在提了很多条件后终于慢慢的走向了幼儿园的大门。
儿子上幼儿园时已经三岁多了,是因为我女儿的原因。我们没有过早让他去幼儿园寄宿,更因为儿子比较调皮。那时候我们的公司虽说走上了正规,但也很少有过多时间陪他,还是在他姐姐读过的幼儿园里寄宿。曾记得,又是一个星期一早上,儿子因为不起床,又装睡,还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又被我家暴了一次,可是他倔强的性格死活都不肯去!实在没有办法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幼儿园老师骗他说生活老师换了,要他赶快来认识一下,才总算是到了幼儿园门口。今天儿子给我们说了实话:因为他晚上睡不着,又喜欢动,生活老师总是将他格外“照顾"到宿舍门外,回家来又不敢给我们大人说老师的坏话。
聊到这里我沉默了,想到自己小时候没有幼儿园,一直到七岁了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上学前一直是到处野,村里小伙伴们集结一起坏事做尽,真的是狗都嫌。要不就是帮家里做做农活,放放羊。一天到晚总盼着去上学识字,大人有时在地上能教几个字都会炫耀十几天。现在时代不同了,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了,小孩竟然厌学了。
仔细想想现在的教育状况,想想孔老先生的要求,突然觉得有几点心得了。
首先是小孩子人为的强迫教育不能太早。记得有篇文章按生理科学说过的话:小孩子七岁前的记忆力特别是三岁前都是无意识记忆,七岁后有意识记忆才与无意识记忆持平。比如我小儿子两岁半,调皮捣蛋的不行,总要告诉他这里不能动,那里不能走,可是他总听不进去,直到他从我老婆刚拖过的地板上摔跤了,从櫈子上掉下来才知道,刚拖过的湿地板不能走,櫈子不稳不能爬!所以我觉得七岁前教育应该是以开发大脑,提高幼儿的认识兴趣,发挥天性,人为有意识地让他们,在玩耍中无意识地记忆认知一些知识,而不是逼迫他们学习珠心算、奥数、英语早教等等。根据我儿子女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学的这些到了小学后,早忘的差不多了!特别是我儿子有个离谱的事,曾记得他上小学时,不会列坚式计算,更有道最简单的数学题是1十1=?,他的答案竟然是11!问过他后我糟圈了,他把珠心算中的十位数1加上个位数的1,当然是11。珠心算没学好,竖式计算又没学会,结果出现如此怪的答案。
其次是学礼,这是孔老祖宗一直推广的礼学教育。虽说现在不是古代礼会了,不需要推崇繁杂的礼节,但基本的礼数还是要从小教育。比如见到陌生人来家里,要告诉小孩子喊人:叔叔、阿姨等等,这是基本的打招呼的礼节;尊老爱幼,公交车上让座等等,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做到了这些,我想这个孩子的情商智商不会差到哪里去。
再就是学以致用,因才施教。其实这些人人都知道的,也都会说,可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真正很少!因为一般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时候的老师真的应该是伯乐:别把千里马套在磨盘上!动手动脑深入生活,多方面的让教育走上实际生活而不是仅限于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让学习的知识变成了孩子实际生活的需要,让需要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这应该是厌学症最好的疗效药。
其实教育是个社会大问题,像我这样的小市民也只是井底之蛙,瞎子摸象,片面阐述些浅薄的参考意见罢了。真正的做好一代的教育问题还是有待圣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