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学习:前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2022版物理新课程标准》中,首页就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简言之就是两个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接着连用了一个“坚持”,五个“体现”。

“最新”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课程、教材、教学都要积极贯彻。尤其在我们的课堂中,引领学生充分观察、体验、思考、理解、创新、实践。

“积累”和“创新”指向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历史文化知识的继承,一个是当下的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学生不仅要熟悉我们课本中的物理学史和知识,还要注意科普新事物、新成果,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并决意改造世界。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得知: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课程和课程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中国教育的时代追求。

二、修订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 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在目标导向中特别指出:培育“三有”时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所有学科共同的培育目标。我们明确了五个重大主题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新课程强调将五个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导向简单概括为:有效回应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精选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前言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简而言之,继承和借鉴相结合,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格实践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题,灵活多样化学习和发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一) 关于课程方案

1.完善了培养目标

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优化了课程设置

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优化了课程设置,融入了新的课程内容,加强了学段衔接,同一学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纵向一体化设置。确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也避免了学科内容的遗漏,协同配合,整体最优。

3.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 关于课程标准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

在课程实践上:设立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综合化实施课程,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玉广度,引领评价,坐适合的教育,让教育走上正轨,摆脱了随意性和任意性。

4.增强了指导性

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明确了“为什么教” “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 “怎么评”,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解决了教学的困惑。

5.加强了学段衔接

加强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避免了重点知识的遗漏和重复,科学合理地进行结构化设置,实现了单一学科内的纵向结构化。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勤勉认真、行而不辍,要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