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状况数十年原地打转?
为什么能力不弱的你总是在职场上止步不前?
为什么看着别人的成功你只能心中艳羡?
为什么上苍的青睐从未降临你的跟前?
…….
这不是一碗“剩”鸡汤,
这里面有你当局者迷或者是从未思考过的答案。
朋友小A再一次求职失败。这已经是近些年来想跳槽的他第N次铩羽而归了。
“为什么落选呢?”我不禁好奇的问他。
“谁知道呢?也许是嫌我年龄大了,也许是学历不够硬?人过35,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喽。”小A茫然地回答。
餐厅里幽暗的灯光洒在他脸上,生出一脸的落寞。
平心而论,小A能力不弱,在自身的领域内也颇有两把刷子。否则,当年他不会以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职场小白身份误打误撞考入省级媒体。
这一点我最清楚,当年刚刚大学毕业,本来已经入职高校的小A,有一次突然来找我,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他准备离开学校,到省电视台当记者去。在当时那个记者还头戴“无冕之王”光环的年代,小A的话还真是把我给惊住了。
“确定了吗?什么时候的事情?”
“定了,上个月的事情,笔试、面试全过了。电视台通知我上班了。听说是百里挑一呢。”小A无不得意地告诉我。
原来,刚刚走出象牙塔的他再次走入象牙塔,虽说身份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但是小A仍不甘心。
“在学校能看到十年二十年以后我的样子。到时候顶多评个副教授、教授,都已经顶天了。我可不想一辈子窝在学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记者,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小A意气风发地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甚至连他的父母都是在生米煮成熟饭的时候,才知道了此事。而这也成了小A职场生涯上最辉煌的一幕。
电视台那十年风光无限。小A到底是有实力的,虽说是跨学科跨专业,可他却干得如鱼得水。几年下来,国家级大奖、省一级的大奖还真是没少拿。可是这些年来,传统媒体逐渐走向衰落,更要命的是单位的体制、氛围让他逐渐失去了向上地动力。用他自己的话说“体制原因,内耗严重。不同部门之间,不是彼此成就而是总想着怎么拆台。拼死拼活干出来的成绩不是被别人截胡就是新的想法策划被打压……”
应付复杂的人事关系,不是小A的强项。做出来的成绩不被认可,也让他压力山大。然而,他还是爱这个职业的,一直没想过要离开。“比起每个月那点儿饿不死也撑不着的工资,记者带给我的是精神上的动力,是职业上的荣誉感。每当我的节目被观众认可的时候,我就特别地满足。”
但是小A的这种职业荣誉感没过多久,就生生地被打破了。
经历了一年多的策划、努力,以小A为首开发的一档栏目在收视和效益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就在他和团队准备接下来大干一场的是时候,他的岗位被调动了,一切都猝不及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小A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第一次跳槽,小A走得决绝,也走得仓促。后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
从此,小A再没了当年初入媒体圈的意气风发。每次见面,不是抱怨当下,就是后悔之前。最后,还总是以“怀才不遇”结束我们的谈话。
说实话在我心里,小A确实小有才华。可这些年,小A疲于应付,一直庸庸碌碌地混日子,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年为什么出发。曾经从他头口中说出“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时眼中的光彩早已暗淡,剩下的只有茫然、抱怨、愁眉苦脸。
冷眼看小A近几年的状态,就属于典型的想得多,做得少:
对现状不满,却只是消极抱怨;
想努力改变,却总是在第二天一睁眼,又一切如旧……
其实,因为行业大环境不好,这些年离开媒体圈的朋友不在少数,不管是重新择业还是创业,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拼尽全力向前奔跑,都把自己活得热气腾腾。唯有小A,沉浸在自己的抱怨中,止步不前。慢慢地,自己身上的那点儿优势也消磨殆尽。
小A的身上何尝没有我们大多数人的影子?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千种规划,可第二天起来,照样该干啥干啥。
对现状不满,每天有一千种抱怨,这里面唯独没有对自己的审视。
每天晚上挑灯夜战,却原来是刷抖音、刷微博到凌晨一两点。
每天听着《沙漠骆驼》顾影自怜,却从来没有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拂过自己的脸……
其实,我一直相对小A说一句:与其躺着抱怨,不如拼力一干!
可是坐在小A对面,这句话却怎么也不出口。因为我知道:对面的小A何尝不是另一个自己?我又有何资格去评判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