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饱饱照旧自己穿好衣服。
看一眼秒表,只用了2分57秒。
姥姥高兴地告诉他:“哇,饱饱今天打破纪录了!”
妈妈也从外面跑了回来,看了秒表说,哇,真的,饱饱打破纪录了呢。
话音未落,饱饱居然哭了起来。
“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他一边哭一边说,“我没打破,你们才打破了呢!”
他哭得梨花带雨,裤子都湿了。
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是嫌我们说了“打”和“破”,认为这两个词儿不算好词儿。
我们解释,说,打破纪录是超过了原来的最好成绩,不是常听电视解说员说谁谁打破了世界纪录得了冠军这样的话吗,得冠军与破纪录都是好事儿。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这时候的他是听不进去了。
就这样,早早起来的饱饱,差一点儿迟到。
这是一周前的事儿,是饱饱学习语言中的一个小插曲。
现在,一周过去,破纪录这个词儿,他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一开始的误解,反倒让他印象格外深刻。
一直觉得,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非常奇妙。
饱饱的语言学习比较早,发音也清晰,这方面还是有点天赋。
他现在已经认识上百字,而且了解字义。对于字义的学习,常常会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想起一个月前,饱饱对研究京剧产生了兴趣。每天回来会对着漫画书,历数京剧中的生旦净丑。有一天,他指着《龙凤呈祥》这部戏中吴国太的剧照问我:“京剧不是我们中国的吗,怎么会有个美国太?”
我吃了一惊,这才明白,原来他把“吴”字当成了美国的“美”字。大笑之余,觉得特别欣慰,这小家伙不简单,不仅在认字,还在努力学习字义。小小年纪,能把京剧与国粹的逻辑搭在一起,真是了不起!
饱饱对文字的敏感很早就开始了,现在每天上路,他都会看着路牌,仔细辨别路牌上的字。当然,错误在所难免,主动学习,有错就纠,比起被动学习来效率要高得多。
有一天,我们在路上走着,他突然说,前面是三杯路了。
原来他看到了路边上“三环路”的提示,把“环”看成了“杯”。我们趁势给他讲,江西有个名吃,叫“三杯鸡”,特别好吃。有空带他去吃一次。他便问,江西在哪里?为啥叫三杯鸡?
从三环路到三杯鸡,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饱饱认字中一个无意的错误,却意外地让他涨了见识,这就是错误带来的好处。
由认字这件事看,误解和犯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是一种天赐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