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今天是父亲节,群里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文章,内容都是肺腑之言,感恩之心。当然,每个人心中的父亲印象不一,但都有共同的感受——父爱如山。
我很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可是一旦提笔,又不知如何表达,感觉内心的思念用笔尖表达不了那种厚重。每次思念父亲,只是静静的看着他的画像发呆,思绪不由自主辗转到小时候。
从我记事开始,感觉父亲很严肃,他的微笑很少给我。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每次回来,都要问起我的成绩,而我天生不是读书的料,父亲的失望无形给我扣了一顶“不成器”的顶冠。所以后来的好成绩单都是我胆大的伪造,尽管这样,父亲没有揭穿我,只是一味地提醒我,多向哥哥姐姐们学习,做个诚实的孩子。
或许我从小被母亲溺爱,又或许是兄弟姐妹们的护爱,随心所欲终究让我形成了家庭中的另类。
父亲退休成了我最煎熬的日子,记得当时正上四年级,由于底子很薄,成绩根本跟不上去,父亲不知道是望女成凤心切,竟然天天规定我抄写字词,甚至每天写一篇日记。为了应付这枯燥烂味的规定,我哄好母亲,一旦放假,就背着书包步行十几里去姐姐家,放纵自由,直到开学前几天,草草涂鸦方可回家。所以每年开学,别人获得的知识量永远在路上。而我在假期把所学的知识毫不保留的还给了老师。
等到我真的与学校无缘时,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此,父亲又开启了死马当活马医的战术,要求我继续回学校复读,要知道那一刻,我看到书本如刀片一样惧怕。心想,我是不会上这座刀山的。为了改变父亲的思想,我抓住母亲这跟救命草,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竟让父亲和母亲大吵几次。
原本以为不进学堂是这辈子最快乐的选择,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容不得我游手好闲,决定送我去学习一本技能,真是躲过了刀山逃不过苦海啊。
父亲退休在家,他除了到田里干农活,空余时间喜欢看书,写字,偶尔和好友一起作诗、拉胡琴。
记得有一天,我好奇地翻看父亲看过的书,书里大部分都是之乎者也,我是没兴趣的。的文言 。不过我偶尔也会翻开父亲买的《辞源》和《现代汉英语字典》,可惜《现代汉英语词典》被隔壁的老人借走后再也未还。
我在《辞源》里学到了四角查字法,当然我所学的都是皮毛。不过每次查读,都要看看前序里的口诀,当然,每查对一个字,心里的喜悦就促使自己查第二个字,第三个字,甚至更多。当然《辞源》也并非我辈能看懂,读懂,只是过过好奇的心和眼而已。
父亲退休后,保持订阅报纸的习惯,他订阅最多的是《文摘周刊》,因为报纸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时事快讯,有诗歌,有散文,有开心一刻,当然也有广告。我总是在父亲看过后拿起来阅读开心一刻,因为开心一刻里有很多搞笑的内容让我发自内心的欢笑,久而久之,我也养成报纸的习惯。
父亲的毛笔字好,这是方圆几里人的公认,他曾帮领导写过中堂,帮过周围家庭写过春联。更因为父亲通晓文墨礼俗,每年腊月家有办喜事的,都要请父亲帮助写“送日子”的喜贴。幸亏父亲在手抄本上写了,要不然“盘根错书”的称谓我真是混淆不清。
父亲的性格很耿直,遇事总喜欢说实话,不过父亲也是办实事的人。记得母亲曾经说过,父亲为人办事从不论功劳,他救过生病的孩子,帮助过寒苦的家庭,鼓励过苦读的孩子,有时别人为了报答他,他都婉言谢绝。
其实父亲的性格我很讨厌,他对我的要求过于严肃,导致我屡屡违背他的意向。久而久之,感觉和父亲在一起生活那叫一个压抑,自然我也就成了他心目中最没有指望的孩子。
我讨厌父亲,父亲却从来也不讨厌我。记得有一次和母亲闹了矛盾,母亲告诉父亲后,我认为父亲一定会大发雷霆,然而,父亲的沉默让我心如乱麻,他的无言里不知道是宽容,是失望,溺爱,还是无语。总而言之,一向桀骜不驯的女孩在那一刻彻彻底底的认输了。
或许我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因为父亲多次的扶助都没有得到成效,我就像那只飞不高的风筝,永远离不开父母的手。
至于对父母的恩情,我算是大逆不道。特别是对父亲,内心抹不去的黑影是我这生都不能原谅自己。那是父亲生病期间,我不但没有好好陪护,还是一如既往的耍着性子,对他闹,对他吵。有时夜间,父亲犯糊涂了,他对着我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那一刻,我不但没有安慰父亲,还一味的说他影响我的睡眠。父亲当时的眼神里那种无助至今还在脑海里闪烁,让忏悔之心又拧紧了一圈。
父亲走得很从容,他没有给子女们增添太多的麻烦,正因为父亲的安详离世,使得我更加觉得愧对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脑海里父亲的微笑,父亲的背影,父亲的声音……再一次向我走来。当我想再次喊住父亲,模糊再一次让我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