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哪朝哪代,有一位出了名的乞丐,姓齐,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齐叫花子。时间久了,齐叫花子也就成了他的名字。
这个叫花子,虽然神神叨叨,疯疯癫癫,其实很讲义气,有什么好吃的,一定会跟附近的乞丐分享;如果有其他乞丐生病了,不能出去乞讨,他也会留一些自己的食物给病人吃。正因为这些义举,周边几个镇子的几十个乞丐,都成呼他为老大。
有一天,镇上的王员外家办喜事儿,齐叫花子跑到那里,讨到了不少好吃的,他一个吃不完,就又把食物分给了住在庙里的那几个生病的乞丐了,然后自己就躺在墙角的草堆旁睡觉。
忽然,齐叫花子感觉被踢了几脚,把他给踢醒了。齐叫花子很生气,但起身一看,有一个生面孔的老叫花子,站在那里,头发花白,满脸褶皱,看到这么一个老叫花子,也没那么大的气了。这时,这个老叫花子说:你就是齐叫花子吧,你向来讲义气,也乐意帮助弱者,想传你一样本领,不知你愿不愿意学?
这齐叫花子想,能有本领做个营生,当然愿意。于是,老叫花子就拿出一枚药丸,红艳艳的,就让齐叫花子吃了。药丸入口即化,过了几个呼吸,就感觉浑身舒畅,老叫花子说,这药丸,消化后,你就可以看到病人的病因了。
他扭头看向另一边几个生病的乞丐,一个肺部有问题,一个腹部有问题,一个腿部有问题,还真是看的出来,齐叫花子顿时觉得太神奇了。
齐叫花子正在兴奋中,老叫花子又拿出一根一尺来长的银针说,治病知道病因后,就用这跟银针给病人治病,就可以治愈病人。乞丐又把得了什么病该刺入病人身体哪个部位,刺入的深度和力度等事情都完整的说了。
齐叫花子聚精会神的理解了很久,终于完全理解了。正要感谢老叫花子,可一抬头,老叫花子已经不见了。
原来这是一场梦,但他手里那根一尺长的银针诉说着刚才的真实。
齐叫花子先把寺庙中的三人治好,后期就一直在当地游走。看到有人生病,都会主动帮人治疗,银针一到,病就会很快的好起来,腿瘸的、眼瞎的,只要他能遇着,就能帮别人恢复如初。渐渐的,齐叫花子的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有人甚至称他为齐神丐。
不过,他虽然看病救人很多,但依然过着乞丐的生活,因为他对穷人不收费,富人看为人,如果为人较好,就正常收点,如果为富不仁,那就多收。不过,就算是收回来的钱,他也是再千金散去,帮助其他乞丐或者穷人,自己分文不留。
就这样,齐叫花子的名声更响亮了。
话说有一天,有一位店老板,右臂得病,已经不能用力,就像是断了的手臂,只是挂在肩上而已。周边的郎中请了个遍,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而齐叫花子刚好在附近乞讨,店老板听说此事儿,就立马让人邀请齐叫花子上门治疗。
齐叫花子得知此人不是善类,做生意不厚道,店大欺客是常有的事儿,所以治疗费用就要了三百两,同时在治疗的时候,也故意在他手臂上刺了一个大洞,还不让封住。可说来也神奇,待把银针从手臂上拔出后,此人手臂立马恢复如初,后来终其一生也再没复发过。
又一次呢,齐叫花子乞讨到一个小山村里,途径一条小路时,看到几人正抬着一口大棺材,而棺材的下边,还有血,滴在走过的路上,他想此事儿定有蹊跷,就上前拦着,不让抬棺人继续前进。抬棺几人错愕,这时,齐叫花子说:你们光天化日居然杀人,棺材还有血流出,我既然看到,就定不会放你们离开。
几人一看,原来是误会,就说:棺材里是一位难产而死的妇女,已经死去一天了,这正准备去埋了。
齐叫花子说:棺材装的哪里是死人,死了一天的人,哪里还会流血,分明就是谋杀,必须打开棺材确认,否则你们就是谋杀。
这时,一位抬棺人认出来齐叫花子是齐神丐,是名医,就向其他人介绍了齐叫花子,认为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就建议打开棺材看看。
抬棺回到家中,打开棺材,齐叫花子一看,就知道这孕妇没死,腹中胎儿也还正常,如果真没碰上,可就一尸两命了。
齐叫花子用银针刺了孕妇心脏位置,然后说:快叫产婆来,要生了。不一会儿产婆到,就让众人出去,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到一声孩子啼哭,响彻整个院落,孕妇也随后醒了过来。
这家人千恩万谢齐叫花子,正回屋拿银两感谢,可一转眼,齐叫花子已经在三丈外,走了。
还有一位教书匠,有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但是呢,老婆觉得教书匠挣不到什么钱,且为人木讷,不解风情。所以他老婆就天天在外边找男人,水性杨花。教书匠因此事儿日日生气,但又无可奈何,这天他又在一个人生闷气,可能一人生气太久,一时想不通,就晕倒了。
齐叫花子正好路过,就救了他。齐叫花子用银针刺入教书匠胸口,教书匠腹部一阵翻涌,吐出了一堆气味难闻的脏东西。
齐叫花子好奇,就问了缘由,教书匠把自己妻子的事儿一五一十的和齐叫花子说了。齐叫花子说可以治。
于是,教书匠就领着齐叫花子回了家。齐叫花子进门后,看到教书匠的妻子,就忽然冲上去,用银针刺了她的小腹。教书匠妻子惊恐万分,随着刺入,直接瘫软在地上,就这样,教书匠的妻子自此一病不起,大小便也只能在床上解决。齐叫花子说,待她病好了,就不会像之前那样,肯定是个好妻子。
教书匠感激万分,考虑到齐叫花子的医术高超,就想跟着齐叫花子学习医术。
齐叫花子游走多年,帮助过不少人,也的确不希望这医术后继无人,就决定收其为徒,但齐叫花子说,如果想学,就必须要跟着他,需露宿街头,乞讨为生,并且需要他愿意帮助其他乞丐和穷人。教书匠坚定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齐叫花子大喜。
于是,教书匠的妻子托人代为照顾,然后跟着齐叫花子四处流浪,行医救人。吃是化缘,睡是野外,还要奔波到很远的地方,但教书匠从不觉得苦。
就这样,跟随齐叫花子几年时间,教书匠已把齐叫花子的医术学了个全面。有一天,齐叫花子说:你的医术已经成了,虽不够圆满,但已经比大多数名医都要厉害很多,剩下的,就需要你自己实践和参悟了,假以时日,一定会超越我。你可以回家了,用你的医术,致富不难,但要切记,行医救人,要以救人为第一。这根银针传给你了,赶紧回家吧,我也要远游了。
教书匠伤心,希望继续跟着齐叫花子,一边学习,一边照顾。齐叫花子大怒:不听我言,就是不孝。说着,就用手中的拐杖敲了敲教书匠的脑袋。
就在教书匠伤心之时,齐叫花子已经远去,行走如风,转眼不见了。教书匠看着齐叫花子远去的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头。
教书匠回到家后,妻子已经好了,像是完全变了个人,洗衣做饭、纺纱种地,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在最后的几年里,他们有了孩子,育有一儿一女。同时,教书匠以高明的医术救了很多人,更以仁德之心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谨记齐叫花子的教诲,行医救人,挣来的钱大都用于帮助乞丐和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