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聊一聊《如何阅读一本书》,本书被无数人推荐,豆瓣评分8.3,号称是读书后必读的第一本书,其实我们读了这么久的书,肯定都知道如何读书,那么读这本书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看看别人如何读书,来帮助我们自身阅读体系更好完善。
简介: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出版时间:1972年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本章重点】
1.阅读需要主动,越主动效果越好。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类似于棒球赛中的打手和投手,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棒球,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只有当捕手与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当然,也不完全像球,因为球只有接住和没接住,但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存在接受程度多寡的问题。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本章重点】
1.阅读一共有四个层次,高层次包含了低层次的所有特点,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2.第一层次是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一般在小学完成,熟练后即可摆脱文盲状态。这一层次要求阅读者认全每一页上的所有字,并明白每个字的意思。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层次应该多年前就掌握,但在阅读外语书籍时,可能还会碰到类似问题,只有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才能尝试了解这一段的意义。
另外,大部分速读课程主要解决的就是本层次阅读。
3.第二层次是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又称略读或预读,并非随意浏览,而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并抓住其中重点,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
检视阅读的价值在于减轻了阅读的困难,否则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这很不划算。
3.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是全盘完整的阅读。与检视阅读相比,前者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最完整的阅读。在这一层次中需要读者高度专注,咀嚼与消化所读的书籍,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如果阅读只是为了获得资讯或消遣,没必要分析阅读。
4.第四层次是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又称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这一层次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即使读的是简单易懂的书。要求阅读者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并归纳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思维导图】
【个人感悟】
1.第一章中,书中说阅读更好取决于两件事,一是更主动,二是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
对于前者,我想做一个辨析,即主动并不代表热忱,更不意味着笃信,我理解的主动是不论读者赞成与否,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作者的思维逻辑,去查询自己所不理解的专业术语和名词的意义,去思考作者这么说,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
对于后者,我持部分反对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用更多技巧就好,关键在于一是所使用的技巧是否贴合本书意旨。如苏轼有“八面受敌”读书法,简言之,就是每次选择一个主题,只看书中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下一次再换个主题重新读这本书,这种精读的方法肯定就不适合泛读。
苏轼原文:“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二是所使用的技巧是否高明,技巧也有三六九等,使用很多低效技巧显然效果是不如一个好的高效技巧的。
2.作者认为四个层次中高层次包含了低层次的内容,很明显第二层次检视阅读更侧重的是略读,而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侧重的是精读,我个人认为是有部分重合的,但不应该是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一定是有高级和低级之分的,而精读和略读只是手段的不同,我认为是属于一体两面,到不了包含的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本章重点】
1.分析学习阅读阶段中,在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需要做好学习阅读的准备工作,身体上要具备相应的视力听力,智力上要有最起码的认知能力,语言上要求口齿清晰,个人方面要有包括保持注意力,服从等能与其他孩童一起学习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认字,在学前教育阶段完成。学习阅读简单读物,在儿童认识三百至四百字后介绍一些简单阅读技巧,使之能够自行阅读简单读物并爱上阅读。在此阶段,儿童认知能力迅猛增长,从不了解字符含义到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只需几周,并掌握最初级的读写能力。
第三个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到四年级结束之前完成。快速建立字汇,联系上下文认识生字词,同时在此阶段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书籍,学习并了解不同目标与不同领域的阅读法。
第四个阶段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初中毕业前完成。最重要的是开始能消化阅读经验,对同一主题的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这是青少年就该养成的。
但可惜的是很多孩子都没有达到,刨除经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各类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和过分注重教导初步阅读方法,导致对更高层次的阅读方法陌生忽略。
2.我们的历史一直强调,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本章重点】
1.检视阅读包括两种,二者一体两面,但对刚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最好还是将二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和活动。
2.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适用于想要发掘所有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的情况。目标是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仔细阅读,即使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通过略读也可以了解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比如作者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本书的主题等等。
建议:
(1)先看书名页和序言,速读,要注意副标题或者其他相关说明,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了解主体后将之归为某一特定类型,并想想那类里包含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尤其注重目录中的章节副标题,如果每一章都有很长的分析性纲要的话,也要认真阅读,那是要旨所在。
(3)检阅索引,快速评估一下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对于重要的索引内容,了解引用到该词目的某几页,因为相关段落很可能是该书的关键点或者体现作者意图和态度的新方法。
(4)读一下出版者介绍,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有助于对书多一点了解。
(5)从目录中挑选几篇看起来和主题有关的篇章,如果在篇章开头或者结尾有摘要说明,仔细阅读相关说明。
(6)将书翻过一遍,寻找主要论点和主体脉络,尤其应当注意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作者往往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这种阅读方法应当花费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但需要读者非常主动。
3.二是粗浅的阅读,第一次面对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不停顿读一遍,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略过不懂的部分,不要纠缠,集中精神在看得懂的地方,直至读完。用读完一遍之后的感悟再去理解第一次阅读时略过的部分。如果遇到不懂的就查询,读到最后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书的意义。
4.关于速读,速读课程的本质是矫正阅读,主要是基础阅读层次的指导。大多数人应该有能力比现在的阅读速度更快一点,况且很多东西根本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来读。阅读速度不仅仅指读得快,同时还要求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不同书籍。
当前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分别是半出声阅读、逗留(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和倒退(阅读后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速读的目的在于矫正这些习惯,使读者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而非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
简易纠正方法: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速读的问题在于提高阅读速读的同时,理解力不一定能提升甚至保持原样。
【思维导图】
【个人感悟】
1.书中讲只有一个人自我期许、能力和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对这句话我想也需要认真思考,其实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有大量儿童乃至青年因为家庭和出身的原因而无法接收到合格的初等教育。
有人可能说不管家庭如何贫困,只要想学,总归是能出人头地的。对不对?当然对!但不全面。事实上,如果出身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我想孩子愿意学习的比例肯定大于贫困家庭。我之所以讲这个就是因为见到了很多孩子,家庭出身不是很理想,他们一开始也认真学习,但没有办法接收到正向反馈,连成人都没办法长期坚持没有回报的付出,孩子自然不会。于是他们开始厌恶学习,开始浪荡自己的青春,人们也开始讨厌他们。他们其实没有太大的过错,只是没有见到过你我所见过的辽阔世界。就像一台黑白显示屏永远无法放映出绚丽的照片。多点宽容,因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我们这么幸运。
2.在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的建议中的第(4)点出版者介绍里,我和作者看法不同。我推荐大家看的是出版社,比如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方面做得可以说是行业第一,但在古文翻译上有些书就不行。比如中信出版社,翻译了很多经济类的书籍,虽然翻译质量不是太高,但读这类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了解学术前沿的一些动态和想法,准确即可,不需要多好。再比如中央党校出版社,那更是党史和党的理论的权威。总的来说,很多老牌出版社都有擅长的那一类书,想看那类书肯定是优先选出版社。
3.粗浅的阅读中就像读书时做英语阅读理解,遇到看不懂的直接跳,做题最重要。只不过在阅读中,将做题变成了感受而已。
4.速读中的简易纠正方法(眼随手动的那个)亲测有效,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