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与司汤达的《红与黑》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高加林和于连的生活悲剧的叙述,展现了二者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在梦想与现实交织中的人生中,在短暂而曲折的人生旅程中,高加林和于连搅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也被搅乱得一塌糊涂。当高加林背着铺盖卷,孤独地又回到生养他的农村时,当于连被法庭宣判死刑的时候,我们说他们上演了两出悲剧。
一、不同的人生,相似的悲剧
《人生》中的高加林与《红与黑》中于连,形象丰满,性格复杂,不同的环境下却有着惊人相似的际遇。高加林的生活经历了五次转折,由被挤掉到荣任,再由荣任到被挤掉,经历了事业的三部曲。于连的一生也分为五个阶段,从地位低下到飞黄腾达,再到沦为阶下囚,同样也遭受了事业上的起起浮浮。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和与黄亚萍的所谓爱情,而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的“心坎里的爱情”和与玛蒂尔德小姐的“脑袋里的爱情”,两者都是出自感情的爱和出自理智的爱,异曲同工。高加林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屡次碰壁,不停地挣扎,最终觉醒;而于连在与生活的激烈搏击中,失败了。他们是孤独的奋斗者,是爱情悲剧的主角。
二、悲剧的成因
(一)社会矛盾的解读
高加林身处在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运动时期,整个农村正经历着一种新的变革。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深重。农村生活的人与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内部的各条战线之间等,各种交叉错综复杂,也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矛盾的交叉。
高加林正是置身于这样的交叉地带,他是这个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新生儿,他带有旧的胎记,又是一个新的人物,其追求和追求的不可能实现,正是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必然会有的现象。高加林对封建习俗的挑战,对新事物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一致的,但是社会矛盾的存在却阻碍了他的发展。他的升降沉浮,他的荣辱进退,受着太多潜在的力量的支配和左右。由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差别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冲突的存在,即使是才华出众的高加林,也不能不受到这一客观原则的制约。
同样的,可以说是社会造成了于连的悲剧。司汤达明确地指出《红与黑》要认真写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1830年前夕的法国社会是丑恶的,犹如一口“泥塘”。随着1814年波旁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