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大雨滂沱,雷声轰轰,站在阳台上望向左边远处的大海,只见海天混茫一片不分边际,唯见点点黑点似的渔船。右边的山也失去了清晰的轮廓,只见黑黢黢的山上云雾缭绕尤如仙境。楼下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在雨中依然奔行,时光如梭,大雨岂能阻住前进的脚步啊。
望着雨中奔行的人们,又想到昨天我看到的一份期末考试成绩单。出于教师本性,我一打眼就分析成绩。78人考试,高的98,低的17分。100分的试卷,高中低即拉开了档次,又看出教与学的成绩,挺好。我惊讶的是 60分以下的几个人中竟有一个17分的,一个25分的。同是一间教室听课,差距竟然这么大。若是低幼年级也就罢了,可这是一些在求学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场厮杀拼搏,打败了多少对手的佼佼者啊。这惨不忍睹的近乎零分的试卷,说明了什么呢!
可怜的分数是不是也会孕育一段遗憾的人生?人生路漫漫,岂能长少年!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不作为,何得老来闲?
想着那17分25分的成绩,我不禁回到了1988年的那个七月,那年我考上了师范学校。现在一提中专学校人们感觉不咋滴,可那时的中专,在人们心里好比现在的211。那个年代初中毕业能上中专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我们土泥塘里的小鲤鱼也跃进了龙门,真如范进中举般的质的跨跃。不光我自己高兴家人高兴,就连亲朋好友也纷纷祝贺。一转眼就临近九月一号开学的日子,一日,我二爷爷——那个饱读诗书喜读红楼曲不离口又擅长书法的老头,拿着他书写的一副墨宝送给我:“咱也跳出农门了,就要出远门读书了。二爷爷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就送给你一副字吧,你读一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慢慢的读罢,二爷爷微笑着问道:“能懂它的意思吗?”“嗯,就是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吧?”二爷爷欣喜的笑了:”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你长大了,上中专了,念上三年师范你就是老师了。虽然考上学就有了铁饭碗儿,你要当老师要教书,就要珍惜时间多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才能做个不被学生问倒的好老师。”
渗透着二爷爷殷殷嘱托的那幅字一直陪伴了我多年,后来几次搬家不知什么时候丢了,一想起来我就埋怨自己没保存好。其实,二爷爷的良苦用心早已刻在我心里。虽有懒惰,也不曾太过荒废时间,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一日不读便有没干正事的空虚感。虽然学无所成,但也不至于挥霍堕落,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教书育人,思来也觉心底坦荡荡。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古人的这些铮铮金句,掷地有声,穿越千古仍犹言在耳。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孔子也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水可饮可见,能鞠一捧在手,溅到地上也能看见水花。而时间那么抽象,无形无感,拿起手机刷个视频玩个游戏,感觉累了一抬头多半天过去了,难控到不能自已。
人一旦做了游戏的奴隶,时间便不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得知勤学早,白首不悔读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