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与书法意境


近日开始在超能班书法组每周习课一次,线上听何方老师从书法理论、笔法运用、笔墨纸砚特性等讲解,很是受用。她推荐我们有空看看“日日是好日”这部电影,看我们能悟出什么。网上找来匆匆看了一下,很细腻,有深意,多启发。


日本电影《日日是好日》中,女主角历经寒暑,反复练习茶道动作,终在某个平凡午后体悟到“日日是好日”的真谛。这五字禅意不仅属于茶道,亦映照着书法艺术的修行之路。当我们铺开宣纸,研墨执笔,或许也能在横竖撇捺间,寻得同样的生命哲思。

初学书法者,常困于“坚持”二字。日复一日临摹碑帖,墨色染指,却似无进境。这正如影片里女主角最初对茶道繁琐礼仪的困惑与不耐。书法的要义,实则藏于这看似枯燥的重复中。每一笔的提按转折,非千遍不能熟,非万遍不能巧。欧阳修言:“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然欲“自成一家”,必先经历“奴书”阶段,于重复中掌握法度,方能最终超越法度。坚持不是苦役,而是让手的记忆先于思考,使笔墨成为身体的延伸。

书法的哲理,亦与“日日是好日”相通。雨天写雨字,雪天临雪帖,王羲之《兰亭序》中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颜真卿《祭侄文稿》则悲愤郁结,书迹便是心迹的瞬间凝结。书法要求书写者全然投入当下,心手合一,无暇追悔昨日之败笔,亦不焦虑明日之篇章。这种专注,与茶道中“一期一会”的精神何其相似——每一次挥毫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与笔墨的相遇都不可重复。于是,每一天的练习,无论晴雨悲喜,皆可成为“好日”,因它赠予我们全然体验当下的机会。

更进一步,书法与茶道皆在“形”中求“心”。影片中,女主角通过茶筅搅拌的动作感知季节变换,书法亦如此。运笔的疾涩,墨色的枯润,皆是对天地万物的细微体察。练习书法到一定境界,便知“字如其人”非虚言。书法的线条成为心性的镜子,它照见我们的急躁、犹豫、或从容与安定。当我们学会欣赏练习过程中每一日的不完美,接纳笔下偶尔的颤涩与枯笔,便是学会了接纳生活本身的起伏与真实。

“日日是好日”非指每天都是喜庆佳日,而是说每一日都蕴含其独特意义,值得全心对待。书法修行亦如是:不必苛求每日突飞猛进,但求在日日挥毫中,体会笔与纸的触感,观察墨在宣纸上的晕染,在一横一竖间安顿身心。如此,则每一天与书法共度的时光,都已是最好的日子——因为我们在过程中修炼了耐心,滋养了性灵,触摸到了时间深处的文化脉搏。

于是,当墨香再次弥漫,我们或许能更从容地写下每一笔,知它如同时光,不可重来,却可珍惜。

练习.随写.钢笔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