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马过后,在抖音评论区刷到好多人提到黄石马 17 公里之后的那个长坡,有的人说坡太长了,爬不动,有的说就是在坡那里跑崩了。可我回忆自己 17 公里之后,确实,坡度影响了我的配速,可是并没有影响太多,我的步伐还算是稳健,呼吸也仍然平稳。
黄马的集结区分为 ABCDEF 六个区,F区的是 5 公里迷你跑,E 区的是 2024 年 1 月 至 10 月间没有 A 类赛事成绩的选手,其他 ABCD 区则是按 选手 2024 年 1 月至 10 月的最好成绩分区。我被分在 E 区。自从黄冈马被堵成那个样子之后,我就决定以后干脆都在集结区的最后集结,等人群跑稀了再出发,所以每次都不着急去集结了。
我进集结区很晚,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最后,因为后面是迷你跑的集结区,我以为他们会一起起跑。等到了拱门,抬头看到时间已经过去了 6 分多钟,我忽然发现后面居然没人了,回头一看,原来迷你跑的还在几百米外集结区内,还没有起跑。
我心说,我果然又是殿后的了。拿出手机,拍了一张起点的照片。本来还想在起点得瑟一会再跑,想了一想,迷你跑的应该快要起跑了,别被迷你跑的裹挟了,到时候又是跑不开,于是就越过拱门开跑了。
因为是在最后出发,跑得快的都已经在我前面很远了,只有跑得慢的会落在后面,被我超越,所以我一路都在超人,就这样超了一路,包括 17 公里之后有坡的那一段,超得还多些。
想到很多人吐槽 17 公里之后的那个坡,我想,为什么我对坡没有太大的感觉呢?我觉得,可能是我平时跑步路线的一些路段有一些坡度的缘故,都是那种不易感受到的缓坡。所以我想,如果平时慢跑,能找到一些专门的坡,去跑一跑,应该对锻炼爬坡能力很有好处吧!
附近哪里会有坡呢?
这一想,就想到了龟山。没错,就是那个“风樯动、龟蛇静”的龟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旁的龟山,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龟山。我去过龟山三次,知道上面除了行人的走道,也是有行车的车道,柏油路,是不错的天然跑道。虽是景区,但不收门票,可随意进出。而且龟山山形狭长,全长不到两公里,可以从一头进,再从另一头出,上坡可练耐力,下坡可练步频。
于是, 12 月 14 号的晨跑,我就向龟山跑去了。到了龟山脚下,因为记错了路,我从西门外开始,沿龟山外围的大桥路跑了一公里多,到了东门,这才进入龟山风景区,然后沿柏油路再跑,下坡到了北门。
龟山山形狭长,就像一舟船,西门在它的一头,南门、北门和东门都在她它的两侧,只是东门离与西门相对的另一头比较近而已。最好的路线是西门进、北门出,或是北门进,西门出,我因为跑错了,那天其实是东门进,北门出的。
找到了这么一条有坡的跑步路线,若无意外,以后的慢跑可以把这一段安排进来。
此外,还要说一句,黄石马的坡,我之所以没有太大感觉,除了可能是平时跑的路线有些坡度之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那天前半程留力了。因为腿有旧伤,我怕把旧伤跑出来了,不敢跑快;还因为跑前几天训练不当,右腿小腿肚子疼,导致我跑姿变形,动作出现代偿,右膝盖疼了起来,影响速度。三是因为我在刻意控速,用前慢后快的跑法,这样后半程才不会那么特别累。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