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不喜欢也不擅长袒露痛苦,在我眼里,它好像和煽情没差,所以我也不喜欢煽情。矛盾的是,我又常常哭,看奥运火炬传递会哭,看不幸的社会新闻会哭,看张嘉佳、野夫会哭……太容易动情,这大概就是我讨厌煽情的原因之一吧。原因之二,大概就是,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吧,耶茨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便是人生不可抗拒的悲剧所在。就是说,人生的酸苦从来都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没人能够真正地懂得别人的痛苦,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懂自己的伤悲,妻子不知道丈夫每日工作的艰辛只埋怨他不够体贴,丈夫不懂妻子的浪漫直说她太重形式。我们诉说,不过是想找个出口,得些慰藉吧。有人说写作为了治愈,我想他太懂文字和人生的境地。
我记下这些故事,只不过是为了记下耳闻目见之时我的心绪。我得承认,它们总是惹我哭。
回家过年。年年岁岁,习俗相似,菜肴依旧,而人不同。有人离开,有人到来。老人驾鹤西去,小孩呱呱坠地;昨日嫁女,今朝添丁。薪尽火传,年年如此,生命的血脉活络着。不舍昼夜的如川逝者叫嚣着:岁岁年年人不同啊。是的,被时间碾过的人,怎么会年年一样呢?岁月的痕迹总有些猝不及防。
比如,今年春节,爸爸突然面瘫。左半边脸逐步侵入右半边脸的疆域,嘴角歪斜,口水长流。“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古人诚不我欺。一向硬朗的他乱了阵脚。更可气的是,偏偏自尊心强的他却得了这么个“有损市容”的病,十分恼怒,怨天怨地。嘴上骂骂咧咧,心里似乎又郁结着心事。
去过医院,医生说要针灸。妈妈性子急,当即决定扎针。第一次经历针灸的爸爸,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痛苦,他说:“那个银针,将扎未扎,搞得人心惊肉跳。”妈妈像劝小孩一样,安前慰后,在家里为他煎药,喂他喝药,帮他热敷,忙得团团转。妈妈也是个火爆脾气,但是每当爸爸身体有些异样的时候,她总能耐下心来安抚。
一次爸爸独自去医院针灸,回来之后,刚进家门,就开始骂爹骂娘,直说针灸太痛了,简直不是人做的。话没说完,坐在沙发上,掩面痛哭。眼前一幕,让我有些懵。
在我心里,爸爸永远都是那个脾气火爆,但遇事冷静的硬汉,风里来雨里去,即使生活困苦,也永远充满希望的人。可能你会觉得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很套路,但我们的生活就是从这样的套路里走过来的。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一个初中同学跟我说,他们家在城区买房之前在城郊住了三年农房,她说那农房让她害怕,她觉得当时的日子很苦。而我并没有告诉她,我初中之前的岁月都生活在比那更农村的房子里。而我的爸爸为了我们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外出打工,就是人们常说的建筑工人,或者说“泥水匠”。然后我们一步步,从农村到城郊再到城镇,实现了三级跳。所以,我妈常说,她和爸爸是白手起家。二十多年过去了,爸爸依然做着泥水匠的工作,从少年到中年,从未间歇。其间,他的大哥我们的大伯发疯,他陪他住在精神病院,每天听着病人的喊叫,看着医生给他注射镇定剂,直到大哥病重去世。同年二哥车祸身亡。爸爸成了奶奶唯一的支柱,五兄弟里的三哥变成了大哥,他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但他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长年高强度工作,早已积劳成疾。其实这次的面瘫,不过是一个更为明显的信号罢了。经历了那么多精神的、身体的痛苦,从未落泪的他却在这次的针灸面前败下阵来。可能,真如他说,那种痛苦是揪心的,而他正在密集地经历这样的痛苦。每一下,都仿佛在提醒他,你已经老了。心里防线就被这一针一针捅得千疮百孔,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溢出血来,变成眼泪,蓦然流下。
今年寒假,我还听了一个故事。久久地难过。
老家有一个中年人吧,也是一个下苦力的劳工,半生辛劳,因工友的一句话“你脸色看起来很不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吧”。老实巴交地去医院检查,结果得来噩耗-肝癌。念及家中儿子尚未娶妻,加之噩耗突如其来,一向老实巴交的他像发了疯一样地打骂医院工作人员。而后,在医院治疗三天,痛苦地离开人世。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爸爸的眼泪。妈妈提议他换个轻松的工作,他只说了一句:轻松的工作能挣得比现在多吗?
曾经,我和我弟是他的精神支柱,想让我们上大学是他最大的动力,这大概是农民普遍的情结吧。而今却好像成了他的拖累。说来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