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中,白老师坚持要把未满十六岁的学生留在教室里,甚至不惜把已上打工车的学生海春玲拦下来,和学生家长争吵打架,只是因为他认为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至少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活得像一个人,而不是牲口。
普通女教师张贵梅满身病痛满面沧桑四处“化缘”拼了命也要创办女子中学,只是因为她看到由于一个女人执著于陋俗,瞬间让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她痛心地认识到一个母亲的愚昧会导致整个家庭的愚昧。她觉得一个女性如果读了书,有了文化,拯救的是整个家庭的未来——“我如果能救一个女性,就等于救了三代人。 ”
所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当是生活和社会,是教学做合一。他们两人做到了。生活与社会让他们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他们也付诸行动中了。当然陶先生原文中三点的含义其实并不在于此,我只是挪用而已。我倒更赞同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数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所言“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
白老师,一个连女儿和学生都不能理解的卑微的教育者,就像堂吉诃德一样,想要大战贫困农村的陋俗,不是因为他有无知的勇气,而恰恰是他懂得教育的巨大作用,希望能让那些孩子用知识走出贫困改变命运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张贵梅,想办女中,用时五年才募捐到一万元,还常被人骂为骗子,想钱想疯了。也不是因为如某些人所言丈夫病故无牵无挂找一些寄托,而是她深深懂得一个女子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知识会拯救她们,她们会拯救未来。这不仅仅是自我发展,而且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发展。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业,即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这是自我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专业技能作为生活的资本,那么他是无法从教育中得到直接的利益,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自己生来即有的命运。
以我自身而言,一个出生于文革时代的苏州偏远农村的,整日赤脚在田野里割草挑马兰忙着做家务的女孩,冬时满手满脚长满冻疮,夏时蚊叮虫咬满头长疱,注定的命运就是在田地中过完一生。
是教育改变了这一切,让我走出农门,书包翻身,成为现在能码字有独立思想的我。这种改变太巨大了,完全是颠覆。如果没有教育,我的命运与李水花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是从生存方式这个最基本的层面来谈的。
有了这个基础,其他的方面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自我发展。比如思维方式。教育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视角与视野。
《山海情》中李水花虽然没有能继续读书,但她敢于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从而一步步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不禁让人赞叹一声毕竟是读过书的。
我的父亲之所以坚持让他的三个子女读书,就是因为他在抗美援朝的部队中接受了文化教育,认识到了文化知识无比重要。
张桂梅的学生周云丽,小时候只想“出山赚大钱”,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县城的正式编制,回到女中帮老师一起办学。
教育使人眼界开阔,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决定,才能在精神层面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达到完美。能让人做到这一点的,不单单是你的能力,你的胆识,更是接受教育之后带来的人格上的完善,是一种大智慧。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在不断的思考中渐渐清晰。
最终使人通透的,能坦然看待人生的就是书籍和阅历。
云淡风轻,宠辱不惊,洁身自好,无愧人生。
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在思考怎样度过一生的时候,能平静微笑。
这就是教育所赋予人的力量,也当是教育终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