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工具化吗?

      “人生来平等,人是自由的”这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烈谴责资本主义把人“异化”了,人在流水线上变成了纯粹的生产工具。也许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也对自己是否应该工具化心存疑虑。

      最近读了《张艺谋的作业》,书中写到张艺谋导演一个重要认知,人应该迅速工具化的理念。年轻时张艺谋由于出身不好,本来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可以进工厂,但是由于自己有打篮球和写大字报的技能,最终如愿以偿的进入工厂工作。因此,张艺谋很早就得到一个体验,那就是让自己迅速工具化,一旦你对别人有用,有些糟糕的事情就不会找上你了。

        其实,同样的道理我听过多次,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曾经写到:一个人想要成功,一种方式是把某种技能打磨成功,成世界上排名前5%的人;另外一种成功的方式是把两项技能打磨到世界前20%,利用两项技能的叠加效用取得成功。相比较前者,后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周玲也在《认知驱动》中写到:一个人想要成功一定要能够持续不断地向他人提供价值。很多人为什么看过很多书,却依然成长很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重视输入,却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如何向他人输出价值。输出价值 一定要有作品意识,你写的每篇文章,只要思考深度足够,能够与他人产生共鸣,给予他人启发,哪怕只是很小的知识点,也可以为他人提供稀缺的价值。

      我想工具化并不是把人变成工具,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具备一项技能能够为别人提供稀缺的价值,这种价值越稀缺,说明你的工具化才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