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之常常觉得为难,我想,其缺点即在想得太仔细,要毫无错处。其实,这样的事,是极难的。凡细小的事情,都可以不必介意。
——鲁迅
现代人追求个性,主张率性而为。但是,不管任何场合,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脾气一上来,就放纵情绪,肆意发怒,这样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快感,却失去了影响一生的机会。岂不是得不偿失?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令自己不满或受损的事情,比如工作的意外调动,环境的变迁等。面对这些事情,如果我们不能 “忍”一时之气,而是愤然辞职,结果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对自己的长远发展也不一定有利。
和客户约好的时间,你准时到达,可是客户却临时有事迟到了,要你等,你应该如何应对?如果你能忍住心头的怒气,耐心等待,那么客户来时,你已经占据了很好的心理优势,事情也自然很容易谈成;如果忍不住心头的怒气,和客户在电话里就吵起来,那么你不仅会失去这个客户,甚至还有可能失去这份工作。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些挫折和矛盾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凭一时的喜恶。当你身处困境时,千万别为了解一时之气而放弃了长远的目标。
韩信胸怀大志,忍受胯下之辱,才最终有机会成就伟业;越王勾践忍受了尝粪便之辱,才令吴王放松警惕,得以归国,最终完成霸业。可见,忍耐力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忍,不是懦弱可欺。相反,这是一个成熟人的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能忍之人,一定是一个有度量、有雅量的人,懂得宽容和理解,知道人们之间的矛盾可能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或一时的误解造成的,能用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从而缓和或解决矛盾。
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接到家人的书信,称家里与邻居在地基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希望张英采取措施压制邻居的嚣张气焰。看后,张英只回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完信后,主动把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而邻居看到这种情形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火,主动把院墙向后让出了三尺。这就是 “六尺巷”的由来。张英不仗势欺人,而是用忍让的办法化解矛盾,成为了当地的美谈。
俗话说:“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如果你碰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动肝火、冲动行事,结果必定是害人又害己。如果双方都能在各自原则的基础上,相互礼让,这样就会皆大欢喜。
总之,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请别说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而是应该冷静下来,掂量轻重,然后再做决定。如果不是自己的过错,但形势比人强,那就不要逞匹夫之勇,为了伟大的目标忍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