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在写作者的阿太及父母的时候,能感受到蔡崇达的温情,后面关于邻居和儿时玩伴的故事,给人一种莫名的优越与距离感,那些故事更像是作者作为唯一走出小镇,并且过上了体面生活的人对其他人生活的审视。
这本书有点《望春风》的影子,每一章都写了小镇中不同的人物,然而《望春风》是让人从虚构的故事中看到真实,而《皮囊》是让人从真实中看到虚构。读到文展那一篇我合上了书,心里不太舒服。
蔡崇达在后记中写到,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
对此我想说,这只是观察他人,而不是理解。好像作者想在人们背后挖出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却停留在了“看”这一表面动作。这难以打动读者的。
“你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于我而言这才是理解与尊重。
喜欢看散文的话,还是看看格非、汪曾祺跟李娟的吧,他们的文字是带有温度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