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皮囊》。这本书很早就在微信上看到有推荐,而且是很多的媒体人推荐,收藏在书架上一直没读。这周随便打开一看,一篇《我的神明朋友》看完就让我泪腺受了刺激。果然不负微信上的9.1评分。蔡崇达之前没听过,看完《皮囊》我也没去查,但从心底祝福这位坚韧、拼搏、不卑不亢、历经沧桑的年轻人。《皮囊》是一本小说集,里面由几个小故事组成,写了残疾的父亲、倔强的母亲、舍得的阿太等等参与他生命的人。记得有位名人谈读书,一本书只要有10%影响你的生活、改变你的行为,就早已值回书价。这本书,我挑了里面三个故事来看,但是这三个故事给我的启发,真的早已超过书价。
一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的皮囊。在阿太的故事中,蔡崇达表达了阿太的观点“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我们的灵魂就附在这肉体上,借着这肉体来世上走一遭。人生其实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核心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肉体。皮囊只是为“心”来服务。然而,现实中,很多时候却本末倒置,心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每天在伺候肉体,脸蛋上涂涂抹抹,吃药减肥,却很少时间来跑步锻炼。既然是用,我们的肉体就像汽车一样,要发挥它的性能,让它跑起来,而不是放置在一个地方,让发动机生锈。既然是用,我们的肉体就像汽车一样,要保养它的性能,不带它去涉水,不让它过度疲劳,定期检测机油、轮胎。
二是让我意识到要去看见身边的人。蔡崇达在书中写道“我只是知道他的人生,只是知道他作为父亲这一角色在我的生活中参与的故事,我没有真正地看见并理解他。”是的,这位父亲离家、归来、生病、离去,作为孩子看到只是他生命的一小段。他曾经是如何领导小混混的,是怎样在海上漂泊的,中风后又是怎样地争取自己的尊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负担,根本没看见他这个人。父亲逝去后,看到作者的痛骂和后来的回忆,我嚎啕大哭。是的,子欲养而亲不在。很多时候,等我们想要珍惜一样东西的时候,它已不在。于是,昨晚我主动去跟袁先生道歉,就是因为我不想后悔,我要看见身边的人。
三是让我去思考如何去理解身边的人、理解自己。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我喜欢这个对理解的定义。理解万岁,就是能看得到对方过去的境况和现在的境况。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轻易地否定他人的选择,认为那是傻瓜式的选择。每当这么否定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以自己的过往在否定他人的过往。从今天起,不轻易否定自己和他人,学着去看到身边人的过往,因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