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坚持分享第四十六天2019.6.30周日
前几天,我在大街上见到刘彦老师,聊了几句,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到在某某地讲过课后,有的学生竟然没有预约突然跑到她处,为的就是能和她说上一会儿话。这是怎样的语言魅力呀!
这也让我再一次深深地反思自己:孩子越来越大,如果做父母的不能让孩子在你这里可以放下所有的顾虑、压力、负担畅所欲言,或者你能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得到有益的提醒和指导,是不是会越来越没话说,越来越有代沟,越来越有隔膜呢?
鉴于能力所限,还是先从日常语言的软化开始吧:
1.表达爱。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他的依靠、他的港湾。比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永远爱你,也许你的行为需要修正,但我不会因为你的行为不喜欢你。”“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永远都会陪你一起面对。”
2.表示理解。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的共鸣和同理。比如:“对呀!妈妈也觉得那真的很难。”“嗯!换成是我,我也会很难过。”
3.表示尊重。让孩子感受到他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比如:“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理由,能告诉我吗?”“过去遇到这种情况,你是怎样做的?你感觉效果怎样?”“如果再回到那个地方,你会怎样做?”“我觉得很不容易,你有想过或听过其他想法吗?”“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你想听听吗?”
4.表示肯定与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向前的支持的力量。比如:“妈妈注意到你今天……了,很的很开心!”“你能想到这样的方法,真的很棒!”“你……事做的这么好,你是怎样做的?”“当时你做了什么,让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了?”
5.学会示弱。让孩子得到足够的信心,并使成功经验不断强化。比如:“妈妈需要你的帮助,行吗?”“你真厉害,咱俩一起做的……,你先做完而且做的这么好,能教教我吗?”“你能帮妈妈复习一下明天要给学生们上课测试用到的生字(或古诗)吗?”
坚持这样的沟通,并不断学习丰富这样日常用语,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这将是孩子受益无穷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