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量子时刻》

整理书柜看到《量子时刻》这本书,有点被圈粉!

这本书应该是女儿买的。

有一个从小爱阅读的女儿,大部分的零花钱我估计都被她买书了。

副标题:《奇妙的不确定性》——

像极了我的性格跟这个不确定的人生。

书中详细追踪了几个最著名的量子概念(如“量子跃迁”、“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的猫”、“互补性”等)的“旅程”。它们如何从物理学家实验室里的数学公式和思想实验,演变成了大众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词汇和比喻。例如,人们现在会用“量子跃迁”来形容一个巨大的、飞跃式的进步,或用“薛定谔的猫”来比喻一种悬而未决、既死又活的状态。量子力学揭示的世界运行法则与我们的宏观日常经验截然不同。它充满了概率性、不确定性、波粒二象性和非局域性。本书探讨了这些反直觉的观念如何冲击并最终重塑了人类对“现实”本质的理解。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没有观察之前,事物是否存在一个确定的状态?世界是否是建立在概率而非确定性之上的?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哲学与思想的革命。书里大量篇幅讨论量子力学带来的哲学挑战。例如:不确定性原理、观察者效应、互补原理(波尔)。而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展示了量子思想如何影响了物理学之外的领域。比如量子概念在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甚至神学中的体现。艺术家和思想家们从量子理论中汲取灵感,用以表达现代世界中的碎片化、多重视角和不确定性。当然还有故事与人物驱动,书中通过讲述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等量子力学奠基人的故事、他们的争论与合作,来生动地展现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碰撞中产生的。这不仅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充满人性色彩的科学家群像传。

《量子时刻》认为,量子力学不仅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革命之一,它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和文化革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语言和隐喻,用来描述和理解这个复杂、模糊且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即使我们不完全理解其数学内核,我们也已经生活在一个被量子概念深刻影响的文化氛围中。

抱着这本书也有好几天了,今天在途中读完,当然我只是对量子物理的文化影响和哲学意义感到好奇,粗浅的思索。

我们已活在量子文化的“叠加态”中,即使无法解薛定谔方程,却早已浸润在量子隐喻的文化场域中。它提醒我们——接受不确定性并非妥协,而是对世界复杂性的诚实拥抱。

就如我并没与女儿共享的这场阅读,恰似量子纠缠:两代人的思想在书页翻动间悄然共振,构成属于我们的“量子时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