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间,已是在这个城市的第五个年头。在2020年江城被解封的那个初夏逃离到了宁城,却在2022年杭城的春天,在全季酒店被隔离一个月。
许是隔离期间体会到了自由的代驾,回到钱塘江边次日便是清明假日,与当日早上7:00就一路杀到了东极岛。在东极岛的山与海之间,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
2024年却并非那么自由。自从6月份开始,我的自由仿佛都被剥夺了。2024年下半年是我好几场考试的节点。
我在加班搬砖与周末上课之间辗转,发现这两个月我几乎没去过其他想要去的远方。我看了看我的工作和生活排期,在2024年1231到来之前哪个远方都是无法抵达。
我的圈子已经缩小到了宁城、江城和杭州。在中国地图上的东南一隅,可以画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状,我却感受不到我的生活与工作的稳固。
于是在那个依然不太稳固的甚至有点沮丧但是已上了一天课的周六,在夫子庙地铁站我并没有出站,而是选择直接3号线前往新街口。
新街口地铁站是我国最大的地铁站,堪称地下迷宫,仅出口就24个。但对于我来说不是迷宫。虽然许久未来这里,但是我知道每一个出口对应的是什么地标。
比如我要去的秦淮大华大戏院是新街口地铁站13号口。上到地面步行百余米即达。之前无数次经过大华门口,却从未有一次进入这栋屹立在新街口最热闹的街头与周围的光怪陆离摩天大厦有些气质不符的民国气质建筑。
当我买着在新街口地铁站买的衢州鸭货,瑞幸咖啡在大华大剧院的休息区边等电影边小憩的时候,我翻了翻大剧院的资料。
这栋建筑竟然建立于1936年,迄今近百年。设计者是杨廷宝,之前一次citywalk新街口到南师大的时候发现了杨廷宝故居。当时看了看门口挂的招牌想着这是个什么人物,原来是大华大剧院的设计者。
这栋位于秦淮区中山南路67号的大华大剧院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民国时期南京建造最早、标准最高、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戏剧院。
图志:秦淮大华大戏院里的VIP影厅
它与世界大戏院(后改称延安剧场)、首都大戏院(后改称解放电影院)、新都大戏院(后改称胜利电影院)并称为民国首都四大影院。
资料显示大剧院首映影片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歌舞剧《百鸟朝凰》,轰动全城。京剧大师梅兰芳等京剧名家多次在此献演经典剧目。
大华大戏院为现代派风格的中西合璧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砖墙承重。戏院正立面被雨篷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招牌幕墙和采光高窗,下层为大门和台阶。
装饰采用中国传统风格,由12根大红圆柱支撑,天花、墙壁、梁枋彩绘以及栏杆扶手雕饰等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11年,大华大戏院维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秉承“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的原则,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设施改造,成为南京最大的综合性影视放映场所之一。
进入一楼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风华。现在里面有情景话剧和各种电影在播放。就连《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个秦淮区也只有这里有排片。
可惜排片的是VIP小影厅,只有7座。后三前4,像个家庭影院。上次我看到座位都不敢买票。直到进入大华大厅在工作人员的确认下方才买了票。
我仍然是那场电影的第二个买票者。我很自信这个厅不会满。看这部电影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要不怎么有人在评论,有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干点什么不好。
提前十分钟检票,我第一个进入影厅,后面中间坐,沙发很软,前面有茶几刚好给我放咖啡。是很舒适的位置。
几分钟后有位约莫45+的女士进入,我们很快打招呼并聊起了并确认应该是两人包场模式。却又在开场前三分钟进来两位男士。一位说着宁普,一位说着粤普。都是衬衣西裤的商务男士。
整个电影期间,就我们四位,承包了这座厅。整个电影播放期间,甚至没有一人发出任何的声响。只是偶尔会换个姿势。
115分钟的电影全程彼此都再无话,也再无交流,不知道来看这部电影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应该都是看过红楼原著喜欢红楼关注红楼且热爱生活有故事的人。
电影结束,我们也都互相笑笑,没有任何点评,然后出门,上厕所的上厕所,进地铁站的进地铁站。仿佛谁都不知道我们刚才看的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大华是否有大的电影院放映厅。但是这种小厅布置还是很温馨和私密的。下次再有喜欢的想看的电影,还是要来大华,就不去那种商场等连锁的电影院大放映厅了。
大华,是一个时代的芳华,也是城市浪子的又一个情绪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