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谋59-进战

机不可失的推进术——进战


用兵谋事的人,要做到进退自如,真是难事。难就难在何时须进,何时该退,属于不容易预料的事。

刘伯温的百战奇谋兵法书上说,如果了解到敌人将要得到可胜之事势,就要迅速地进兵,将其捣破,免至留下祸患。

唐朝初年,名将李靖担任襄道行军总管,大破突厥族兵马,其首领颌利可汗逃入宝铁山,派遣使者入朝谢罪,请求归附唐朝。

李靖从来使的神色之中,判断颌利可汗虽然表面上愿意归降,但心中定另有他意。

这时,朝廷派鸿胪卿唐俭等出塞安抚。

李靖对副将张公瑾说:“使臣到了他们那里,就会使突厥人安心下来。如果我军用一万骑兵,带备20日军粮,从阴山山路袭击他们,必能取得胜利。”

张公瑾说:“皇上已接受他们投降,况且又有史臣在他们那里,这如何是好?”

李靖说:“机不可失,当年韩信宁愿牺牲郦食其也要一举攻破齐国,象唐俭这样的人有什么可惜的呢?”

于是李靖指挥大军急速行军,行至阴山时,遇到突厥侦察部队千余人,便将他们尽数俘虏,押在队中。

颌利可汗见唐朝史臣到,非常高兴,根本不提防唐军。李靖的前锋趁着大雾逼近突厥营寨,到相距七里的地方,突厥人才猛然发现。

一切都迟了,列阵未毕,李靖大军已经杀到,一举斩突厥兵一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人。颌利可汗只身逃去,最终也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擒获。

自此之后,唐朝疆域北部,得到了长时间的和平和安定,东突厥人再不敢轻易犯边骚扰了。

乘人不备进兵,表面看来不仁不义,但从天下安危这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却是势所必然。名将李靖的眼光是广阔而又深远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