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习雅丽
学期末,看到考卷时,我满怀着希望:哈哈,试卷上都是平时在习课堂上训练过的,期末任务单上又做了一遍,这回说不定可以进年级前三呢?
可是,期末成绩让我大跌眼镜——倒数第五,比之前退步了五六名。怎么会这样?课堂上,我自问抓得挺严格的呢,听写默写任务单都在我的眼皮底下完成的呀!第二学期用习课堂了,学生应该越用越顺。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疑惑,我来到了行知写作训练营,见到了习课堂的创始者管大,还有团队的核心成员樊小园老师。通过一次“当学生”初体验和“面对面”谈话,我终于解开了退步之谜,发现了我的“八大漏洞”。
漏洞一:讲过做过的知识点,没有及时复习。
“今天管老师上课,有老师想来体验一下当学生的,可以上台。座位有限,请大家抓紧机会。”一听说这个好消息,我立马冲到了台上,这么好的机会,我怎可错过!
入座后一瞥熟悉的任务单,正好上的是《麻雀》,我暗自高兴:正好是四年级做过的任务单,可是一看题目,有点傻眼了,任务四的思维导图,居然有些不记得了。看来,上过的课文,做过的任务单,不去复习,等于浮云。练习做完到考试,间隔那么久的时间,学生估计早已把知识点忘得差不多,而我还抱着很大希望,真是太天真。想着任务二的抄写词语和听写,每次课后就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检测,难怪考试的时候,学生都忘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真得要时刻谨记。看来以后第二天或者三天之内务必要以某些形式来进行复习检测。
漏洞二:表扬速度快的同学,误导学生的书写。
“请大家开始完成任务二。”管大一说完,我就开始奋笔疾书抄写词语了。说是要写好,可是不快怎么引起老师注意呢?估计学生平时也是一样的心理。果不其然,一会功夫就有“学生”举手了,那我也要快点写。可是管大并没有马上表扬这群快手党。
“请大家看着时间,可以放慢速度,先写好,好才快。”听完管大的话,我看着屏幕上的时间,还有三分钟,那还早呢。渐渐地,我放慢了速度,一笔一划地写好字。这时,管大转到我身边了,盯着我的任务单,发出了一句:“你书写得很漂亮!”漂亮,这个词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要写得更加工整。表扬,比导弹的威力还大。
表扬,就是学生进步的方向。以往学生最快写完的,我总是第一个表扬。结果给了学生错误的信息:任务单完成速度快最重要。
漏洞三:默背奖励题,生怕打扰其他同学。
“已经做完任务二的同学,可以大声朗读奖励题了。”管老师一声令下,台上顿时热闹起来。还差一点就完成任务二的我,更加绷紧了弦,想着赶紧完成。声音越来越大,大家都做完了,我得加油啊。终于,我也完成了,自豪地读背着奖励题。
这时,我才彻底理解奖励题的含义:只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才可以领取的奖励。瞧,同样一样事物,说成奖励题,大家都争先恐后想获得。如果换成惩罚题,罚上课动作慢的来完成,大家心里肯定是不乐意的。人,天生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奖励或表扬的。习课堂正是抓住大家这样的心理,将高段需要储备的文言文能力,渗透到每课的奖励题,让大家争着抢着去读,去背,实在是高。
想起以往我的课堂上,我都是让学生默读或默背奖励题,生怕打扰其他学生作答。殊不知,同伴这嘈杂的读书声,无异于最有力的催促声和最佳的动力源。
漏洞四:一成不变的听写,优等生没有提升空间。
“当堂听写……掩护、拯救。”什么,一次报两个词语,真够快的,稍微一分心就不知道了。还好管老师又报了一遍,这回记住了,马上动笔写下来,心一直跟着,慢慢地就习惯了。
听写,对于优等生来说,小菜一碟,部分同学已经有松懈迹象。后进生,每次听写都是他的大难题。对于如此不平衡的学生学习情况,我烦恼了很久。提高难度,会挫败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会让优等生进步减缓。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顾全两者呢?管大的“一次报两个听写”的方式,彻底让我叹服。看似很不起眼的一个改变,却很轻易就达到了目标。妙呀,管大!真是四两拨千斤。
漏洞五:奖励题,放在课后背诵。
“奖励题能背的举手。”
“这么快就背出来了,我不信,一起背一遍。”我们都一脸自信的背着奖励题。当堂背诵出来的感觉真棒!
奖励题,虽是古文,但是难度低,属于伸直手就能摘到的苹果。课堂上,还未完成的同学,会自我发力赶上背诵奖励题。其他同学会自觉背诵,没有偷懒者,大家为能够发声背诵奖励题而荣,都恨不得其他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的朗读声。可是,一放到课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玩耍占据了孩子们的内心,没有群体的背诵氛围,效果差了很多。
重要的事情,请教师务必让学生在眼皮底下完成!
漏洞六:小组长分摊批改任务单。
“樊老师,习课堂都是你批改的吗?改得完吗?”逮着机会,我赶紧向樊小园老师请教。
“都是我批改。第一课时要翻到后面当堂听写,可能要多花点时间。课时二任务单理解地方多,需要更多时间。是比较忙碌,以往改作业还能和同事聊会天,现在一点分心时间都没有了。”
我细想了下,第一学期,任务单我都是一个个加班加点亲自批改,第二学期,想着学生大了,也熟悉了,就让他们去批改。当堂听写,当堂就让他们自己批改。效率高,但学生也回松懈不少:反正不是老师批改。如果是老师批改,那么任务二抄写就会更加认真,记得也会更加牢。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漏洞七:学困生的无效订正,或直接抄,或直接蒙。
“管大,对于学困生的订正,我有个疑惑:怎么有效让他们订正好?把答案投影到黑板上,让他们抄写吧,不能锻炼他们认真思考。不把答案亮出来,很多人交上来的还是错的答案。该如何办?”这个问题总是在我心头萦绕着。
“你可以这样:让他们把答案读一读,背一背,再撤掉答案,让他们订正。”言简意赅,却简单有效。是呀,这样既不会有错,又锻炼了思维。我怎么没有想到。管大真是厉害,处处都能以学生视角,考虑到他们够着的地方,有效给他们支架。
漏洞八:草率备课,上课效率低。
“每周一,教师要上传本单元任务单的音频,要想学生读好,老师必须要随时随刻做示范,那自己首先要读好。一篇课文,要读好,至少要读3遍。在课堂上就能够敏锐发现学生朗读的错误点。”
“每周五,上传任务单的作业,书写工整,给学生做个好榜样,同时计算各项所花时间。”
刚做习课堂时,窃以为可以偷懒了:习课堂任务单有了,课件也有了,上课只要学生按照步骤去完成就可以了。老师可以喘口气了。其实不然,要用好习课堂,课前备课必不可少。只有课前充足的备课,才能游刃有余地掌握好课堂。
“读重要段落。”
“读重点句子。”
“找出句子中的动词。”
“反复读,背,标注红色的词语。”
哪些词语要重点读背,哪些句子比较难懂,需要适度讲解,要提前找好资料,上课让学生读一读来理解。这些都是课前备课的功劳。而保障足够有效的“读”,才能顺利完成后面的“习”。
感谢管大和樊老师,让我找到了“八大漏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也望大家吸取我的教训,将习课堂进行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