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读过的书,很多都忘记了,那么读书有什么意义?
后来我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会化为你的血肉,组成你。
我深以为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读书,来促进我们的成长,从读书中学习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读书有两大用处:一为娱乐,消遣时光,取悦自己,二为学习,从书中获取知识技能或者人生经验。
当我们抱着学习、成长的目的来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是具有目的性的,主动的。所以我们需要在读书后做一些功夫,让读书更高效有用。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读书时代,一个班的同学,受教于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成绩相差会那么大呢? 你可能会说,有人上课认真听讲,而有的人没有,有的人认真完成作业,而有的人没有。
那么如果你和小明同样上课认真听讲,同样认真完成作业,为什么他考试就比你多考几十分呢?
关键点,在于记忆。
读书后,只有经历记忆这个过程,才有后续的理解、梳理。最后才是运用,落实到现实中,就是考卷上的分数。
那么怎样提高读书后记忆的效率呢?
什么样的记忆才算好---记忆得更多更广更清晰。
统共就两个途径:1.增强记忆的强度 2.增加记忆的次数
《弟子规》上有一段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古人把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凝练成短短几句话。
【我们要多读古书经典,要知道古人能够著书立说的哪个,谁不是大牛级别的人物。能够流传至今的,肯定是受到很多人认可并接受并从中获益的书籍】
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好几层意思。
第一层:读书的时候,要用上脑子,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眼睛和嘴巴也得用上,眼睛得看,嘴巴得发出声音,增强刺激,来巩固记忆。
读书的时候,要一本一本的读,因为每一本书都有其自身的逻辑所在,读完一本书,也就是经历了作者所呈现的一种逻辑。当我们了解了这本书上的完整逻辑,提炼这本书上的精华会很容易,记忆这本书的精华也就变得更加顺利和流畅
一本书没有读透,就不要轻易开始读下一本书,因为你很难停止住探索新鲜书籍新鲜知识点脚步,来回过头来复习研究之前读的书
第二层 读书不等于看书。我们要利用方法手段来加速记忆这个过程的效率。
1.抄书。边抄边想,这个方法的大忌就是沦为无心的机械动作。
2.做笔记。做笔记是需要个人的思考的,不是照本宣科,这个方法的忌讳是抄课本,抄辅导书,抄一切非本人创作的内容不加以个人吸收消化的内容。
3.录音。这个是利用手机上的录音功能,将书上的内容自己读,录进去。然后有事没事多听听。可以录一些问题,让自己多多回忆思考,巩固记忆。
第三层积极输出内容,学以致用。
学习的本质就是吸收前人的经验,来促进个人发展,这步是输入知识内容。
输出内容即运用,学以致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加深记忆,这步是输出知识。
在当代,有很多途径来输出知识,重要的是一份严谨而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作娱乐之用,在输出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才是积极的输出。
第四层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知识体系好比树干,零散的知识就好比树叶,当树叶在树上时,才方便在大脑中检索信息,得以运用。
当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树叶,收集树叶,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在信息时代,处处皆是免费的知识信息。
最为重要的是:思维框架、思维结构、思维能力。
当你拥有了这些,再去获取知识信息,就会在你的大脑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进而产生个人观点和思想。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