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私转,禁二改,禁商用,请联系授权!
说说我是怎么与《苏东坡传》这本书相遇的。
机缘巧合,B站找到百家讲坛节目——康震讲述唐宋八大家。
下载下来,做家务耳朵不是闲着吗,这样就不闲了。
首先就听了苏轼部分。
听康震老师口述历史人物事迹,真觉得精彩,活灵活现,听得我直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于是,找度娘去。
较多网友推荐林语堂的这本《苏东坡传》,便选定这本,找了电子版来读。
《苏东坡传》按时间顺序,分为童年与少年时期、壮年时期、思想成熟期和流放生涯。
童年与青少年时期(1036-1061)
第一卷介绍了苏轼家庭背景、读书生活、科考历程。
最喜欢的是苏轼和他弟弟苏辙之间的互动。
从作者的描述中看,苏辙更像是哥哥,低调稳重。苏辙会时不时提醒一下哥哥行事上要注意的。
两兄弟间的友爱互动在后续的内容中也能读到。
苏轼被贬,举家搬迁时,苏辙给了很多的支持,比如钱不够,找弟弟。满满的兄弟情。(笑)
壮年时期(1062-1079)
这卷重点讲到了王安石变法。在评价王安石功绩上,康震老师版更为公正。
苏轼是变法的反对派,必然会与变法派有矛盾,也因此吃了苦头——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被贬时,王安石已经退出了政坛。私以为,如果王安石还主持变法的话,反对派一方不至于遭太大的罪。
思想成熟期(1080-1093)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经历了磨难,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对人生有了新定义。
他在东坡上种菜,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老百姓,时不时邻居会送他一些菜苗;他研究佛教,写信跟朋友分享最近练瑜伽又有哪些新感悟;他与朋友游赤壁,想起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于是创作了赤壁赋。
神宗去世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苏东坡有了自由选择定居地的权力。
他想,自己从此就远离政坛,去常州过普通生活。半路上,他接到太后旨意,于是又回到了政治中心。
虽然有太后的恩宠,但朝野之上永远不缺小人,不断地有抵毁他的折子送到大后手中,他力驳,也厌烦了那一窝蛇鼠,自请到地方任职。
在杭州,他修西湖,赈饥荒,开医馆,留下不少功绩。
流放生涯(1094-1101)
苏东坡名气太大,不少小人都妒忌他,比如章惇。说来章惇跟苏东坡还是亲戚来着。有一位黄实是章惇的女婿,也是子由第三个儿子的岳父。
苏东坡曾与章惇一起旅行,那时他就对章惇说“能将自己性命玩弄于股掌之上,有一天你会杀人。”
果不其然,太后去世,哲宗亲政,章惇得势力。章惇在年轻的皇帝耳边对苏东坡等元祐党人各种黑,将他们贬到穷乡僻壤。
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后又贬到儋州。他原以为再也不能北上了,他写信跟朋友说已经料理好后事,做好了身死儋州的准备。
又一次天下大赦,被贬折的官员们有了自由定居的权力。苏轼带着小儿子北上,计划着与被贬雷州后又贬到惠州的弟弟子由在广州汇合一同北上。当苏轼到达广州后才得到消息,子由已经过广州北上了。
儋州到广州的距离可比惠州远多了,900多年前更没有现今发达的通信设施。
子由写信邀请哥哥去颍州与他同住,苏轼也有这打算,但他又担心离政治中心太近,被人盯上,于是拒绝了子由,决定回到常州定居。
刚到常州他就因为气候适应问题得了重病。
苏东坡说,遗憾雷州一别,未能与子由再见一面。他交待儿子让子由帮他写墓志铭,将生平的创作文稿交友人保存,请他30年后再公开。
至此,一代文宗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六十四岁。
林语堂老师真是苏东坡的迷弟。
开篇就写道:“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
可以说,书里满满地都是粉丝对爱豆的追捧。以致,谈及曾经站在苏轼对立面的人物时,难免会有偏颇。
对于有失公正的内容,作者有自己一番见解。
书的结尾写道:“批评家和历史家迷恋优美的文辞和抽象的特征,善于研究某一时期深奥的问题和政策,却忘记我们看人最后总逃不过“好”、“坏”两个形容词。”
结合康震老师的讲述和本书的描述,活在我心里的苏轼是乐天、灵动、机智、心系天下的话唠,是很可爱的学者和为官者。
苏东坡曾写信给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没一个不好人。”
这么可爱的话,苏轼为什么敢说?
我想应该是:
他出众的才情,旷达任性的性情和终始一贯的浩然之气。
因为他才华出众,身边逐渐地聚集了同样优秀的人儿;
因为他旷达任性,才能在逆境中看出美好,宠辱不惊;
因为那股浩然之气,他的名字不随死而亡矣。
我的感悟写完了。书友们,你们心中的苏东坡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码字不易,请赏个大拇指(づ。‿。)づ
最新文章:说道《围城》,孙柔嘉的行为可吗?